70%的烟民在戒烟一周后复吸:戒烟前做好3个准备,肾会感谢你
“吸烟有害健康”六个大字赫然印在香烟盒上,然而吸烟者想要戒烟,对他们来说简直就跟上刑没什么区别。
广大烟民也不是不知道戒烟的好处,只是坚持不了几天,大部分就以失败告终,甚至会有“反弹作用”,抽得比之前更厉害了……
70%的烟民会在戒烟一周后复吸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皆知的,但是有人在戒烟之后还会复吸,也是很多烟民不可避免的情况。
老王是一个10年以上的老烟民了,每天固定一包烟,吞云吐雾的时刻,是他每天最快乐的时候。不过因为儿子是医生,所以时常免不了要被埋怨和劝说。
老王听不进去,直到有一天自己另一个朋友得了肺癌,而且还是晚期,老王内心才咯噔了一下。一直觉得癌症距离自己遥远,没想到就在眼前,老王决定下决心把烟戒掉。
头一天他信心满满,感觉也没什么,但是到了第二天,他就觉得身体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想事情总是不能集中精神,而且还时常犯困。吃饭之后,老是忍不住的去摸口袋,或者是下意识的去抓桌子上的打火机。
为此,他让老伴儿把烟和打火机都拿走藏了起来。可是夜里躺在床上,他又翻来覆去睡不着,总想着抽烟时那种舒服的感觉。
到了第四天夜里,他趁着老伴熟睡,偷偷爬起来翻箱倒柜找打火机和烟,他感觉自己已经歇斯底里了,他想哭鼻子,吃饭也没有胃口,感觉浑身抓耳挠腮似的不舒服,心里和胸口感觉有无数虫子在爬。
终于从柜子背后的一个纸盒里,他发现了塞在里面的打火机和剩下的半盒烟,老王欣喜若狂赶紧点上了烟,不知不觉间,他把那半盒烟都抽完了。老王仅仅坚持了四天,就又复吸了。
事实上,像老王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戒烟后又复吸,统计显示,这样的比例高达70%。戒烟的最大困难,是心理层面的那种依赖。
临床研究认为,生理上对烟草的依赖只有3天,3天之后生理的依赖就会显著减弱直至消失。但是心理上的依赖,维持的时间却很长。
无论是精神不能集中、晚上睡不着、白天没有精神犯困,这些戒断表现更多层面是心瘾在作祟,事实上生理的依赖已经不重了,但心魔还是会促使你去点燃香烟。
所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烟民系统性的去看待这个问题。不过在科学家看来,之所以有的人戒断困难,是因为不同体质,代谢尼古丁的时间和程度都不一样。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尼古丁代谢能力正常的人,其戒烟后对烟草的向往和依赖会相对不明显。相反,代谢能力弱的人,即便是戒烟后,尼古丁还是会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
就给今后临床上的辅助戒烟疗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
戒烟前做好3个准备,肾会感谢你
虽然戒烟势在必行,可吸烟的人群在全国还是规模庞大。以湖南省为例,吸烟率为33.7%,每日吸烟率达33.1%,吸烟者戒烟率达10.8%,吸烟者成功戒烟率仅6.3%。
所以,戒烟的情况其实不容乐观。仅2018年一年,湖南有2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大概有6万多人的死亡都跟吸烟相关。
吸烟以及直接暴露在二手烟的情况下,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哪怕每天只吸一支烟,男性冠心病的风险也会增加74%,女性则会增加119%。
而且,吸烟导致中风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的1.5倍。烟龄和吸烟量呈正相关,时间越长,冠心病和中风的风险也就越高。即便是二手烟,也会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5%到30%,中风风险增加20%到30%。
所以,戒烟势在必行,无论使用哪种办法,只要能够从戒烟开始做起,那么其他的风险问题就能随着戒烟的成功而降低。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吸烟即便少于5支,其对肺部的伤害也是长期性的。
这意味着,每天吸烟低于5支,其肺功能的损伤和每天吸烟超过5支的人虽然存在一定的时间上的差别,但本质上其实没有什么变化。都是损伤肺,只是时间的先来后到而已。
但对于老烟民来说,戒烟一时难以做到,那么可以通过控制每天的抽烟数量来达到减少伤害,而这个数字,便是每天抽烟不要超过5根。
在戒烟这件事上,没有什么优先的选择或者最优方案。优先选择就是不吸烟,如果觉得戒断期间很难受,可以求助专业的戒烟机构或者拨打戒烟热线12320寻求指导和帮助。
在这个基础上,要把戒烟当成一种新的习惯来培养。要明白新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个很简单的方式,需要从生活的多方面去入手解决才可以。
此外,对于那些还在吸烟的人,可以通过固定时间段的方式,来减少每天的吸烟量。比如每天只允许自己下午吸一支烟。这样的方法只是减轻了伤害,并不能有效解除伤害。所以关键性的问题还在于戒烟。
戒烟的过程可能真的很难,但是一旦开始,就要通过各种方式坚持下去。毕竟每一次戒烟念头的升起都不容易,只有把它持续性的推动下去,你距离戒烟的成功就会近一点。
参考资料
[1]《防疫期间,不如戒烟之如何戒》湖北省卫健委.2020.3.4
[2]《戒烟有多难?70%的烟民会在戒烟一周后复吸》广州日报.2015.1.19
[3]《戒烟,到底难在哪儿》健康报.2015.5.20
以上就是【70%的烟民在戒烟一周后复吸:戒烟前做好3个准备,肾会感谢你】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健康资讯请访问就医吧主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