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饮食多运动,为何管不住高血脂,甚至诱发两次心绞痛?廖新学教授揭开真相

“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我没有去找医生开药……”

66岁的岚姨,三年前就在体检中查出血脂偏高,但没有高血压、高血糖。于是她认为只是小毛病,坚信通过运动和饮食调节就能把血脂降下来。

“除了唱歌、跳舞之外,我每天不少于1万步;饮食上,每天早餐以麦片为主,每周吃2-3次的鱼类、鸡肉,还列出一个专门的降血脂食谱照着吃……”岚姨说,没想到这么严格自律坚持三年,没有什么用,反而还有点适得其反。她血液中的LDL-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坏”胆固醇)逐渐突破了4 mmol/L这个关口(中低危人群应小于3.4 mmol/L)。不仅如此,岚姨还曾经两次在半夜突发心绞痛。

为什么饮食运动“奋斗”三年,血脂不降反升?高血脂如何防治?9月29日是第22个世界心脏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心内一科主任廖新学教授在世界心脏日前夕开讲,详解心脏健康与血脂管理的知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副主任、心内一科主任廖新学教授

饮食运动“奋斗”三年,为何管不住血脂?

专家解疑:有ASCVD的危险因素,应考虑药物治疗

近年来,我国高血脂患病率增长快,人数众多。廖新学教授指出,高血脂患者普遍对疾病认识不足、不重视、不治疗,科普宣教仍然不足。

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40.4%,由此估算出血脂异常患者超过4亿人口,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患者。但相对应的是,疾病知晓率只有32.2%,治疗率仅15.8%,治疗达标率更是只有8.9%。

“这就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由高血脂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英文简称ASCVD)非常普遍。”他不无担忧地说到。

在我们日常体检中,二三十岁就发现血脂异常是很寻常的事,很多人都跟岚姨一样首选饮食、运动调节。“但是,当年龄较大(男性45岁以上、绝经后女性)、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ASCVD的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调节是血脂管理的基础,关键还是要把血脂控制到更为严格的水平,需要考虑药物治疗。”廖新学教授表示。

据介绍,血脂异常的岚姨,没有高血压和高血糖,也不肥胖不抽烟,但有家族史,又是急性子,平时容易发脾气,而且颈动脉彩超发现血管有斑块形成。经医生评估,她已经是ASCVD极高危人群。意识到严重性的岚姨,这回乖乖听医生话吃药治疗。结果,吃药三个月,就把血脂控制正常了。

廖新学教授强调,对于中低危人群,调整生活方式对控制血脂确实有所帮助,但对于高危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进行血脂管理时,一定要树立终身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终身用药达到治疗目标值的理念,长期将血脂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极高危、超高危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我们强调需要规范用药、坚持用药!

高血脂不像高血压、高血糖危害大?

专家解疑:错!它是导致心梗中风的“元凶”

高血脂和高血压、高血糖一起并称“三高疾病”,相比其它“两高”,高血脂仿佛是“小透明”一样的存在。

廖新学教授结合“三高”的特点进行形象打比喻,他说,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糖尿病是“甜蜜的杀手”,高血脂则被称为“隐匿的杀手”,这是因为很多时候血脂异常是悄声无息的,患者无法察觉出明显的症状,血脂治疗意识缺失,得等到出现明显的症状才去治疗,就算开了处方,治疗了一段时间血脂有所改善,又自停药,结果导致病情出现反复,引发后续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据统计,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高达3.3亿,由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 每年死于ASCVD的人数超过240万。然而,目前血脂管理仍是心血管防治的最大“短板”。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约一半的血脂异常患者的首发症状就是心肌梗死、脑卒中,而且一旦发病,约1/4患者会因此丧命。

“血脂高了,容易在血管中形成脂质堆积,最终形成斑块,斑块越来越大,也会更加不稳定,一旦堵塞血管,就会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大疾病。”廖新学教授解释到。

岚姐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曾经两次在后半夜突发心绞痛,每次发作都是十来分钟左右。“胸前区一股闷痛袭来,痛感快速蔓延到腋窝、上臂、小臂,痛到半夜醒来,”慌张的岚姐赶紧摸自己的脉搏“很微弱”,嘴唇发麻,冒冷汗,手脚冰凉。由于半夜不忍心吵醒老伴,她只能喝温水、服用救心丸,幸好及时得到了缓解。

医生告诉岚姨,心绞痛背后的罪魁祸首竟是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高血脂。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显示,高血脂引起她的3根动脉血管发生狭窄和堵塞,其中最严重的已经堵塞了50%。

血脂各项指标无异常,就一定健康吗?

专家解疑:不能一刀切!不同人群的达标要求不同

很多人一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血脂的各项指标都在正常值范围内,就自认为血脂很健康,没有把血脂报告给医生看。

“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廖新学教授表示,看懂血脂报告在于读懂关键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于因为高血脂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设立不同的风险等级,相应的降脂治疗也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思路,而是需要设定不同的LDL-C目标值。

对于中低危人群来说,LDL-C水平控制在3.4mmol/L以下即可,但对那些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糖、或发生过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的高危、超高危患者来说,LDL-C水平则要控制得更严格,要求在1.8甚至1.4 mmol/L以下。

总的来说,LDL-C水平低一些,好一些。“LDL-C水平越早达标,患者越早受益,也越不容易发生心梗、脑梗等严重威胁到生命的问题。”廖新学教授这样强调。

目前治疗高血脂最常用的药物是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对于低危和中危患者能够一定程度上控制好血脂水平。不过,很多高危患者在用药之后,血脂依然不达标。对于这种情况,廖新学教授建议,可以使用PCSK9抑制剂。这是一种创新降脂药物,它可以在他汀用药基础上,继续把患者的LDL-C水平大幅度降低59%,而且安全性良好。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PCSK9抑制剂对于那些使用最大剂量他汀治疗都没有办法控制血脂的患者来说,对于一部分他汀不耐受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全新治疗选择。”廖新学教授如是说。

以上就是【控制饮食多运动,为何管不住高血脂,甚至诱发两次心绞痛?廖新学教授揭开真相】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健康资讯请访问就医吧主页。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