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长湿疹,怎么治好得快?医生提醒:避免挖耳少吃甜食
耳廓及耳周皮肤瘙痒、烧灼感、红肿,有散在红斑、粟粒状小丘疹,或出现水泡、糜烂、浆液性渗出、黄色结痂、脱屑等,这种常见于婴幼儿的皮肤过敏性疾病称为外耳湿疹。
据了解,耳鼻喉科门诊经常接到外耳湿疹患者的求诊,多数情况经过正规治疗,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医生发现,由于部分患者或患儿家长不重视,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出现外耳感染、狭窄、畸形、甚至听力下降。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外耳湿疹发生?治疗过程麻烦吗?是否可以预防?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李军政表示,外耳湿疹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一般好发于2-3岁有先天性过敏体质的婴幼儿。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和生活压力增大,青壮年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特别是长期居住在潮湿地方的人,由于潮湿的环境,可能会使人出现外耳湿疹,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湿疹的情况。
其他常见的病因有:
局部刺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流出的脓液、汗液或耳局部应用药物等刺激耳部皮肤,可引起外耳湿疹。
机体过敏:接触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花粉、尘螨、动物羽毛和皮屑、化学纤维、丝毛织物等因素。
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内分泌紊乱的情况,从而使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最终导致出现外耳湿疹。
外力因素:由于长期的不良挖耳的习惯,可能或导致耳部出现炎症现象,可能会导致出现外耳湿疹的情况。
外耳湿疹症状典型,早期易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进展、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防止转变为慢性湿疹极其重要。
出现这些症状警惕湿疹,建议做四项检查
李军政说,患者如出现耳廓、耳等处出现多形性,且伴有瘙痒和渗出液的皮疹,要及时就医,特别是出现耳周围淋巴结肿大,更要引起重视。如出现听力障碍,且外耳因搔抓导致破溃,就应立即就医。患者可首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也可以到皮肤科或儿科就诊。
就医期间需做以下检查:
体格检查:可见外耳道散在红斑、粟粒状丘疹、小水疱,或表皮脱屑、结痂等,可以初步判断病情。
血常规:必要时通过血常规检测可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过敏反应。
分泌物检查:必要时收集耳部皮疹渗出液体进行涂片和培养,可判断有无细菌、真菌感染,并明确是什么类型的微生物感染。
纯音测听检查:对表现出听力下降的患者,可进行听力检查。
以上检查均为协助耳鼻喉科医生尽快找出病因,去除可能致病的过敏源,口服抗过敏药物,进行局部治疗。病因不明者,停止进食辛辣、刺激性或有较强变应原性食物。
外耳湿疹强调正规治疗,避免挖耳少吃甜食
此病可能反复发作,治疗周期一般比较长。治疗方法有:
药物治疗: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若继发感染,也可用抗生素。
洗剂与湿敷:渗液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干痂较多或有脓性分泌物者,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再用后述药物。
涂药与敷药:渗液较少或已干水时,可涂用氧化锌糊剂,或各种类固醇软膏。如继发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则应配合应用抗生索软膏。
物理治疗:红外线治疗,可以通过红外线直接照射湿疹部位,可以有限缓解症状。
一般来说,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或自愈,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持续时间长。
李军政建议广大患者,一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二是避免食用或接触变应原物质,及时治疗中耳炎及头部的湿疹,改掉挖耳等不良习惯。三是应少吃甜食,血糖高容易导致皮肤感染、溃烂,并且很难治愈。四是避免受热出汗,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通讯员:宋琳、胡颖仪)
以上就是【耳朵长湿疹,怎么治好得快?医生提醒:避免挖耳少吃甜食】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健康资讯请访问就医吧主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