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水祥: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必须重视筛查
根据《2018中国癌症报告》统计,我国消化系统肿瘤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43.3%。另据《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数据显示,在我国发病率排前五的癌症里面,有三个都属于消化系统肿瘤,分别为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而死亡率排前五的癌症里面,有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四个消化系统癌症。
11月12日-11月15日,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广州召开,39健康新闻会客厅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病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和水祥教授详解消化系统肿瘤的现状。
以下为访谈实录:
39健康: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情况,主要涉及哪些身体器官?
和水祥:从大量数据来看,在人体高发肿瘤前五位中就有三个消化系统肿瘤,且不论男女,均处于全身各个脏器肿瘤发病率的前列。特别是食管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一直位列国内高发肿瘤的前五位,消化系统肿瘤的防治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39健康: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症状纷繁复杂,而且一般都不具有特异性,常常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高发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和水祥: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症状确实不大明显,例如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的食管癌,其早期临床容易误认为是食管炎,等到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等症状,此时才重视而就诊,往往肿瘤已经发展至中晚期,治疗上为时已晚,会很被动。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亦大多如此,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同样不被医患双方所重视。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系统早期肿瘤根治率极高,但中晚期肿瘤的治疗效果常不尽人意,家庭与社会负担极大。近十几年来,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和医师协会、抗癌协会等共同倡导,消化系统肿瘤的防治应该做到早诊早治,临床上决不放过肿瘤早期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识别率。
39健康:在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中,一般常规消化系统肿瘤筛查手段分别有哪些?有何区别?
和水祥:正是由于消化系统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因此近几十年来,出现了许多关于消化系统肿瘤筛查的新手段、新技术。比如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监测胃酸、胃泌素水平,帮助筛查胃癌高危人群;通过人体粪便隐血试验、甲基化检测等手段筛查结直肠癌;动态观察监测甲胎蛋白水平,用于筛查肝癌。
不过,上述消化系统肿瘤的这些筛查方法和指标,它们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都不是100%准确,医生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和其他综合体征来进行判断。
39健康:除了针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定期筛查以外,如何更好地做好预防?哪些人属于消化系统肿瘤的高危人群?
和水祥:对于消化系统肿瘤的高危人群,建议四十岁以上的人群需定期做胃镜,五十岁以上的人群需定期做肠镜。根据内镜筛查的结果,医患双方再去决定定期复查、随诊的时间,以便严密监测。而有遗传性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高度重视筛查。
在李兆申院士的带领下,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联合医师协会、抗癌协会等,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筛查指南。我们正在全国全力推广,旨在帮助群众和医患双方做好消化系统肿瘤的防治工作,希望获得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官员、医生和广大群众认可,让病人获益。指南中提到,由于每个人罹患消化系统肿瘤危险程度不一样,那么给予患者筛查的方式与密度也不尽相同。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这是我们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李兆申院士、张澍田教授、令狐恩强教授历任主委一直在倡导的理念。我也积极参与其中,身体力行,这让我们引以为豪。
39健康:您为什么选择从医?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和水祥:据我所知,绝大部分医学生都源自于成长过程中耳闻目睹了自身家庭、亲朋好友、老百姓被疾病折磨的困境,走上了学医之路,化为了学习动力,而从小就体弱的我也不例外。
从医三十余年,我越来越感觉医学是一座高山、一片汪洋,医学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对于医学生来讲,学医之路永远面临着未知变数和新的挑战,医学领域问题也未必是“1+1=2”那么简单。
因此我们提倡终身学习,逆水行舟,精益求精;对于医生来讲,良心就是最好的医德,对病人要做到竭尽全力、将心比心,病人理解你的同时也应感谢病人,因为他们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医患关系本应如此。
以上就是【和水祥:消化道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必须重视筛查】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健康资讯请访问就医吧主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