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的我,体内多了一颗“人工心”,创造国内最高龄纪录
76岁王婆婆,因患心衰常年吃药治疗,无奈病情持续进展,世界上最好的心脏药都对她不管用了。严重心衰的人,如果等不到合适的供体做心脏移植,是不是只能等死?
王婆婆不甘心,她有着强烈的求生意愿,孝顺的儿女亦不忍心看她受病痛折磨,一咬牙带她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安装了一颗“人工心”。
据可查文献报道,王婆婆是目前国内最高龄的人工心脏植入者。
郑俊猛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
据流行病学统计,中国大概有1,200万的心衰(心力衰竭)患者,引起心衰的原因各种各样,主要是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疾病。其中,严重的心衰(心力衰竭)患者约70万,单纯依靠药物和心率控制器械难以逆转病程进展,心脏移植成为他们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国每年等待做心脏移植的患者超过300万,然而供体稀少,能不能找到配型吻合的心脏,全靠缘分。还有一部分心衰患者因心脏移植的严格手术指征与禁忌症,被拦在心源等待大门之外。年龄在65岁以上不建议做心脏移植;抵抗免疫能力低下者难以承受心脏移植手术;体型肥胖超重的心衰患者难以匹配上体重相当的心源。此外,心脏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但是有些病人是不适宜抗排斥免疫治疗的。
人工心脏的出现,给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新希望。“人工心”是一个可以替代心脏工作的装置,血泵一端连接心脏,另一端通过一根人造血管缝合在大动脉上。机械动力替代心脏收缩吸出血液后,再泵出输送至全身,主泵头塞在心尖的位置,通过转子运转进行泵血,外置一个显示屏,可持续观察“人工心脏”转速及电量。
目前人工心脏主要有三方面临床应用:一是作为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等到合适的供体之前争取更多的时间;二是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持,待心脏功能恢复后撤除;三是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支持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
(通讯员 黄睿程颖)
以上就是【76岁的我,体内多了一颗“人工心”,创造国内最高龄纪录】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健康资讯请访问就医吧主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