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感慨"那些因为缘分而来的东西,终有缘尽而别的时候",一如胡因梦与李敖。或许这个世间最廉价的东西正是爱情,来得太容易,消失很迅速。一见未钟情,再见缘分起,怎知后来反目成仇人,实属李敖和胡因梦的真实写照。
初见未钟情,再见缘分起
认识李敖之前的胡因梦,是名门之后,是荧屏上亮眼的女明星,长相温婉,极具亲和力。
两人相识于1979年,地点是萧孟能在花园新城的家中。胡因梦说"在萧家见到李敖的第一眼,我的心里颇感意外",她以为李敖应该是桀骜不驯的,结果亲眼所见的本人却是"基本教义派的保守模样",藏在眼镜下的眼神有点儿老实,让她联想到某位小学同学。
那天,胡因梦穿了一身长袍,光着脚。她注意到,李敖的目光一整晚似乎都在她的脚丫上。很久以后胡因梦才知道,原来李敖有"恋足癖"。
在胡因梦的认知中,她和李敖绝非一见钟情,理由是那个晚上她全程都很自在放松,而男女之间的化学反应会令人紧张。
后来,李敖送给胡因梦一本他的新书,在书页写下"正红旗下的梦游者",稍稍搅乱胡因梦的心弦。
不久,李敖约胡因梦喝咖啡,与她谈了很多琐事,带她看了自己的藏书,突然亲吻了她。胡因梦没有觉得冒犯,反而对李敖充满冲突性的人格愈加感兴趣。当两个同样古怪自我的灵魂碰撞在一起,结尾的悲剧就已注定。
逐渐清醒、滤镜坍塌
经过短暂分别、与母亲决裂等等一系列事情,胡因梦与李敖正式走到了一起。结婚当天,因李敖得意又认真的一句"你现在约已经签了,我看你还能往哪儿跑,快去给我泡茶喝",让胡因梦气恼之下,直接撕毁二人的结婚证书,向李敖证明"以为凭这张纸就能把她限制住"的念头不过妄想。
李敖回以报复,拒绝履行与胡因梦母亲重归于好的承诺,当着胡因梦干爹的面,直言自己"怎么可能去跟一个莫名其妙的老太婆赔不是",气得胡因梦独自一人和干爹回了母亲家。
几天后,李敖主动打电话给胡因梦,问她如果自己站在门口让胡因梦母亲骂足一个小时,胡因梦是不是愿意和他回家。胡因梦答应了他。
李敖确实是个狠人,他得到胡因梦承诺,当真拎着礼物上门,任由胡因梦母亲大骂一小时,如愿牵着胡因梦回家。
不过,李敖和胡因梦之间的裂痕,并未因此事的完结消失殆尽,反倒一直梗在胡因梦的心头,与二人之间截然相反的生活习性、行事准则等等堆积在一处,成为摧毁婚姻的助力。
二月,压垮"婚姻雪山"的最后一片雪花悄然飘落。胡因梦得知李敖私自售卖萧孟能房产和古董、家具一事十分震惊,对李敖的最后一片滤镜到底破碎。
她说"我幻想里的李敖,是一个拥有真知灼见、淡泊名利的侠士,而非多欲多谋、只济一己之私的"智慧罪犯",于是她生出去意,默默搬走自己的财产,提出离婚请求。
于胡因梦而言,曾经的李敖在她心中有着浓重滤镜,哪怕李敖古怪、自囚、洁癖、容易神经过敏,也不足以令她心有离意。可偏偏,现实的琐碎、李敖的虚荣打碎了这层滤镜,让胡因梦慢慢清醒,有了警觉和防备。
四个月的婚姻至此宣告结束,李敖与胡因梦反目成仇,从夫妻走向了法庭对立的位置。
反目成仇、谁是谁非
在这场纠缠数年的官司中,李敖是主导者,他控告胡因梦"伪造文书",逼迫胡因梦站上法庭接受审判。
胡因梦又一次见识"真实"的李敖,颠倒黑白、故意抹黑胡因梦人格、让胡因梦彻底熄了往日对李敖的眷恋,觉得她和李敖的婚姻就是一场荒谬戏,"只为转化二人先天人格中的愤怒和嗔恨"。
李敖呢?想尽办法企图赢过胡因梦。他在签订离婚协议后致电胡因梦,说他认为他们之间还是有很深的情感,希望能与胡因梦去到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抛却全部烦恼,共同安静一阵再决定。
胡因梦遗憾地告诉他"玉已经碎了,恐怕很难再密合了。"话音刚落,李敖立刻转了话锋,对胡因梦言"静庐的所有权状在我手里,你在法律上已经触犯了伪造文书罪,律师有没有告诉你这件事?从挽留到威逼利诱,李敖似乎只用短短几秒便完成转换,仿佛他对胡因梦的留恋仅是幻觉。胡因梦庆幸自己一直对李敖警觉,没有踏入他的录音陷阱。
大抵正是胡因梦如此清醒决绝的作风,令李敖愈加难以轻易放开她,放开这段感情,常常在公开场合半真半假调侃她。
某一回记者问李敖"胡因梦很漂亮,对你又十足痴心,你为什么舍得不要她?李敖回答"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某天无意推开卫生间的门,见到坐在马桶上的胡因梦因便秘憋得满脸通红,实在不堪",一下子毁掉了胡因梦在他心底的美好形象。
对此,胡因梦之用了一句话当作回应:同在一个屋檐下,是没有真正美人的。
相较于李敖的"念念不忘",胡因梦显得洒脱多了。官司结束后,她和李敖如初识友人一般握手打招呼,心头仅剩"从未发生过任何纠葛"的诡异感。面对李敖无休止地攻讦,胡因梦只想告诉他"唯有恨的本身才是毁灭者"。
无论李敖对她是"难以忘怀"还是"恐惧什么",过去的已经过去,胡因梦不会为曾经停留,李敖的针对同样不能在她的心底再激起任何波澜。
李敖和胡因梦二人,向世人展示了婚姻中恰好相反的两个特例。一为得失所困,沦为"仇恨"奴隶;一看破虚妄,从世俗中挣扎出来,实现人生修行。
所以请切记,看待感情万不能只用"利益"衡量,因为爱情本身没有对和错、没有是与非。得到时珍惜、失去后放手,是对爱情和婚姻最恰当的态度。
文/林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