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一首代表作都没有,却被捧为歌坛顶流,这些小丑羞不羞

fjmyhfvclm2025-01-21  33

燃烧我的卡路里这句简单、没有营养的歌词,反而让这首口水歌火了。华语乐坛为了流量,已经疯癫了。

更令人无语的是,一个自带流量的小鲜肉,以一首英文歌获得了华语乐坛金曲奖。

周杰伦、王力宏、汪峰、孙楠等一流歌星只能黑着脸坐在台下为其鼓掌。

这些小丑没有一首代表作,人们都不认识他,年纪轻轻却能做音乐综艺的评委,对着老牌艺术家指指点点。

指挥毛不易该去找一个人帮自己编曲,评价周传雄唱得不好不给通过,最后再自封个华语乐坛永远的神。

舞台表演如同嗑药

说起没代表作,却喜欢在公众面前逞能的,第一个就得是华晨宇。在公众看来,他的演唱会舞台像是一场大型嗑药表演。

低声吟唱时,他闭着眼睛,进入了某种神秘的情绪,表情迷离、狰狞;到高潮时,又突然间抓狂,开始蹲地、抱头、抽搐,甚至绕着舞台跑圈。

这个过程被网友总结为从嗑药到药效消退的一条完整逻辑线。

在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中,有一次玩游戏时需要沈腾说出华晨宇的三首代表作。谁知沈腾竟愣在原地,张口结舌了半天,最后只勉强挤出一句:你看我多不关注年轻人。

这怪不得沈腾不给面子,是因为华晨宇真的没什么大火的代表作。

另一次,一位女明星被问同样的问题,想了半天,终于吐出了《烟火里的尘埃》也就是唯一一首在路人间稍有知名度的作品。

这样的场景一次次重现,似乎在提醒观众,华晨宇的音乐存在感,远不如他的舞台存在感。

在音乐综艺《明日之子》中,他对毛不易的评价可谓冷若冰霜:你的歌在我这里,从来不过关。

他甚至毫不客气地建议毛不易:你的词确实好,但你的曲子不好,实在不行可以找人代写曲子。

这种脱离现实的发言让观众哗然,更有网友表示,真正需要提升创作水准的人恐怕并不是毛不易。

不过,即使在节目中颇受争议,华晨宇在粉丝心中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粉丝为他高喊华语乐坛永远的神,让他在演唱会上露出了止不住的笑意,不假思索地回到不然呢。

还记得汪峰当年再狂,也只是称呼自己华语乐坛的半壁江山而不是神。

鸡你太美

因为歌词只因你太美的只因两个字被蔡徐坤的唱腔连在一起后,空耳效果极其与鸡相似,而被网友恶搞。

蔡徐坤也因此大火,多少年过去了,提起蔡徐坤,还是这首鸡你太美在刷屏。

但对于一名歌手来说,这样的代表作也算是合格,毕竟黑红也是红。

尽管作品备受争议,蔡徐坤的商业价值却达到了顶峰。他的专辑销量令人咋舌,几分钟内创造数千万元的营收纪录。这种现象级表现,很难令人忽视粉丝经济的强大力量。

在那些夸张的销售数字背后,是无数粉丝的集资与打榜。他们不惜一切为偶像数据冲锋陷阵,仿佛销量本身就是对他音乐能力的最高证明。

但离开了粉丝圈外,他的作品似乎难以突破,只剩鸡你太美这道屏障,让他既出圈又止步于此。

或许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得是2019年的那个颁奖典礼。

他凭借一首全英文歌曲拿下了华语金曲奖,这个奖项让典礼备受争议,英文歌获奖本身已是对奖项初衷的嘲弄,更别提这首歌的质量在专业音乐人眼中并不出彩。

周杰伦、王力宏、汪峰的黑脸、杨坤的倒退十年评价,以及台下一众老牌歌手的复杂表情,都成了蔡徐坤实力的最好证明。

燃烧我的卡路里

孟美岐,从选秀节目《创造101》中成名后,一度成为甜美偶像的代名词。

但从当初团体合唱的《卡路里》到她个人的发展轨迹,观众对她的评价似乎从期待逐渐走向了质疑。

在那个选秀热潮尚未褪去的年代,她的成功确实合乎逻辑,甜美的外表、专业的舞台表现,再加上庞大的粉丝支持,一夜之间让她成为新一代流量明星的代表人物。

然而,成为流量与成为音乐人,这之间显然隔着十万八千里。

《卡路里》是她成名的标志性作品,但这首歌严格来说并不属于她个人。它是一个团队合唱的快消型单曲,虽然传唱度极高,却难以掩盖其商业化的本质。

从这之后,孟美岐并没有拿出更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作品,反而在跨界综艺和影视方面频频出现。

这些选择或许对流量明星来说无可厚非,但作为一名歌手,作品的缺失让她的音乐身份始终显得单薄。

在某档音乐节目中,当她以评委的身份坐在评审席上时。面对台上演唱的资深情歌王周传雄,她翘着二郎腿随意点评的画面一时间成为舆论的焦点。

要知道,周传雄当年是无数经典情歌的创造者,他的音乐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而此时,孟美岐却用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淘汰了他。

在另一档节目中,她与孙燕姿并肩而坐,共同担任星推官。而与身边的孙燕姿相比,孟美岐的咖位显得十分尴尬。

即便节目组强调这是一次热爱音乐的平等交流,但观众的质疑声始终未曾停歇。毕竟,当一个代表作匮乏的新人坐在音乐大咖旁边时,那种对比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明星可以成功,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群体——粉丝。

抵制盲目追星、资本追星

粉丝群体的盲目追星,早已不是娱乐圈的新鲜现象,但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这种行为正以更极端、更不可控的方式影响着整个文化生态。

粉丝们的热情,时常将原本只是平凡的明星推向巅峰。

为了支持偶像,粉丝可以倾囊而出、废寝忘食、昼夜不停地打榜,甚至为了在销量和点击量上碾压对手,组织大规模的集资和应援。

更有甚者,粉丝为了替偶像正名,已经将追星行为延展到网络上的每一个角落。每当偶像陷入争议,他们会以极快的速度行动起来,控评反黑冲热搜成了日常。

明星被质疑没有代表作,粉丝会列出一长串歌曲清单,却无法掩盖那些歌曲在路人耳中的陌生感。明星被爆私生活丑闻,粉丝第一时间不是求证,而是攻击对方甚至受害者。

华晨宇的私生子事件中,张碧晨就成了粉丝宣泄怒火的目标,她一定是蹭热度这是炒作等不良标签被贴在了张碧晨的身上。

盲目追星还让流量成了娱乐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在这样的体系下,真正的音乐创作和作品反而成了次要的考量。

选秀节目一季接着一季,但推出的偶像却越来越难以令人记住名字。粉丝的追捧成为了短暂的泡沫,而这些偶像最终却以消耗大众审美为代价。

于是,粉丝热烈鼓吹的歌曲很快被人遗忘,那些用尽心力打造的营销神话也不过是短暂一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gamev918.cn/ent/130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