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刷到83版《射雕英雄传》中杨康惨死的片段,除了赞叹他的美貌之外,再一次对他的不幸遭遇感到可惜。
小时候看《射雕》最不喜欢的人就是杨康。他贪恋富贵、认贼作父、薄情寡义,不仅辜负了穆念慈一生,还让杨过的童年过得那么凄惨,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的混球。
人到中年再看杨康才发现,他在短短一生中所经历的不幸,竟然全是拜母亲包惜弱所赐,而她的一生也被自己亲手弄得支离破碎……
改变杨康命运的是一个雪夜,那时候他还在母亲腹中,包惜弱无意中救下了被追杀的完颜洪烈,原著里是这样描述他们的第一次相遇的:
包惜弱举起烛台一瞧,烛光下只见这人眉清目秀,鼻梁高耸,竟是个相貌俊美的青年男子。她脸上一热,左手微颤,晃动了烛台,几滴烛油滴在那人脸上。
第一次见面就脸上一热,怎么说都不太合乎常理,可仔细一想,却也并不意外。
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嫁人之前很少见到男子,
包惜弱是识文断字的美女,杨铁心这样只知道舞刀弄枪、完全不懂风花雪月的武夫,未必符合包惜弱的审美。
眼前这个俊美青年,或许才更符合包惜弱对爱情的向往,所以她明知这个人是大宋的敌人,但还是瞒着杨铁心,偷偷救下了完颜洪烈。
第二天清晨,当包惜弱发现完颜洪烈不辞而别之后:
她奔到后院,只见后门虚掩,雪地里赫然是一行有人连滚带爬向西而去的痕迹。她望着那痕迹,不觉怔怔的出了神。过了良久,一阵寒风扑面吹来,忽觉腰酸骨软,十分困倦。
只见过一次,而且与丈夫不在一个阵营的人,竟能让包惜弱“怔怔的出了神”,许久之后浑身酸软无力,如此怅然若失怎么想都不正常。
后来牛家村被血洗,完颜洪烈设计救下包惜弱,告诉她杨铁心已死。包惜弱哭了几天,水米不进,完颜洪烈悉心照顾,这期间两个人展开了一段对话。
颜烈说:“小人路见不平,出手相救,不料老天爷有眼,所救的竟是我的大恩人,也真是天缘巧合了。”
包惜弱听到“天缘巧合”四字,脸上一红,转身向里,不再理他。
刚刚得知丈夫的死讯,包惜弱竟然还能想到儿女情长,真的有些令人诧异。
跟随完颜洪烈回去的路上,包惜弱得到了最细心的、最被尊重的照顾。
待用早点时,见是一碟鸡炒干丝,一碟火腿,一碟腊肠,一碟熏鱼,另有一小锅清香扑鼻的香梗米粥。
这样讲究的吃法,是嫁给杨铁心之后从未有过的待遇。
包惜弱打开包裹一看,不觉呆了,只见是一套全身缟素的衣裙,白鞋白袜固然一应俱全,连内衣、小袄以及罗帕、汗巾等等也都齐备,换上内衣之时,想到是颜烈亲手所买,不由得满脸红晕。
从里到外的着装都是这个陌生男子亲自购买,这是杨铁心完全不具备的能力。
包惜弱听他夸奖自己容貌,内心窃喜,低下头偷眼向颜烈瞧去,见他并无轻薄神色,一时心中战栗,也不知是喜是愁。
谁不喜欢被人说漂亮呢?丈夫在婚后两年都没夸过一句,包惜弱的心里会完全不失落吗?一句“不知是喜是愁”将她内心的翻江倒海形容得极其贴切。
所以别再说包惜弱对完颜洪烈没有感情,早在这个时候,她就已经对完颜洪烈倾心了,只是碍于封建礼教和两国关系,她必须要将这份爱意留在心底。
到达王府后,完颜洪烈18年如一日地呵护包惜弱,包惜弱怎么可能不被感动?她住草屋穿布衣,每天对完颜洪烈冷脸相待,只是想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救赎罢了。
如果说包惜弱随完颜洪烈回到金国是迫于无奈,那么生下杨康后她的举棋不定就不应该了。
一方面她想守着杨铁心遗孀的身份,做封建社会的忠节烈妇,另一方面她想要完颜洪烈的深情缱绻;她既想做大宋的忠实子民,又想要金国王府的岁月静好。
然而人生没有那么多的选择,鱼与熊掌注定不能同时得到,这就注定了她必将痛苦一生。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包惜弱,她(他)们总是希望凡事都能够得到最优解,事后又总是后悔当初的选择,可是“世间安得双全法”,哪里会有那么完美的生活呢?
如果包惜弱无法面对完颜洪烈,大可以在生下杨康后带着他离开,通过自己的努力讨生活,郭靖的母亲李萍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她包惜弱又不是什么千金大小姐,怎么就不能过艰苦的日子呢?
如果不肯让自己和儿子那么辛苦,甘愿委身于完颜洪烈,或者被完颜洪烈的深情所感动,那么就忘了前尘往事,家国也好、前夫也好,打起精神开开心心地做完颜洪烈的王妃。
事实是她什么也没有做,除了诵经礼佛、照顾动物之余就是空怀满腹心事,整日愁眉不展,连儿子的教育都很少参与,将儿子的一切完全交给了完颜洪烈,这就说明在她的心中,完颜洪烈绝对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最令人不理解的是,她从来没有将杨康的身世告诉他,这等同于她已经默认了杨康是金人。杨康本人更是被蒙在鼓里,做惯了养尊处优的小王爷,怎么可能跟着穷光蛋老爹走呢?
而且事发突然,从得知身世,到做出选择,再到杨铁心与包惜弱双双自尽,所有的事情加起来也不过是一个晚上的时间,换做任何人可能都不会处理得特别好。(83版《射雕》中,这些事情的发生是在十天左右,并且加了一些其他情节,使得杨康贪图富贵、心狠手辣的负面形象更加饱满。)
如果包惜弱能够在杨康懂事后告诉他一切,至少杨康会有一个思考和缓冲的时间,而不是要在仓促之间做人生选择。
对于包惜弱来说,18年的折磨终于可以结束了,她不用再在完颜洪烈的温柔乡里自责,终于可以成全了忠贞的名节,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可是她没有想过儿子杨康,在包惜弱求仁得仁的同时,一顶金国走狗的帽子已经扣在了杨康的头上,这里面何尝没有包惜弱的过失呢?在儿子的教育问题、身世问题上,是她自己亲手葬送了儿子的一切。
有这样的母亲,杨康后面所经历的一切事情,做出的一切选择,也就都有了答案。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