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接诉即办主题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在华夏电影中心举行公映启动仪式,总导演徐洁勤携主创与200余位观众共同见证这部聚焦接诉即办改革实践的纪实作品亮相银幕。徐洁勤表示,《您的声音》融入了大量市民诉求的电话原声,因此,这部片子的主创不仅是拍摄团队,更是全体北京市民,正是大家的声音支撑起城市的发展建设,“也期待更多市民走进电影院,听听这部片子是否有‘您的声音’。”
《您的声音》将于2月18日在人民院线影院及北京市各大影院上映,影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摄制,由北京歌华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北京歌华移动电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
主创团队分享幕后故事 城市治理背后是千万人的共同努力
随着大银幕亮起,电话铃声将观众带入城市治理的微观现场。电影《您的声音》以接诉即办改革的创新实践为主体内容,从世界超大城市治理共性问题入手,通过纪实拍摄手法,以真实影像、真实人物、真实经历,讲述贴近百姓生活的鲜活故事,描绘了 “一条热线 ” 撬动超大城市治理改革的生动画卷。影片选取了胡同停车治理、老楼加装电梯、话务员成长、街道书记工作、接诉即办立法、外国记者调研、应急抢险等7个主要故事,运用国际化语言,面向世界讲述“中国之治 ”的北京故事。
《您的声音》自2024 年3月开始筹备,历时10个月完成制作,电影创作团队走访40 余个相关单位,前期采访了百余位工作人员,拍摄涉及全市9个区120余个场景,生动挖掘了不同岗位的接诉即办工作人员的真情实感。
总导演徐洁勤表示,在拍摄过程中,主创们也经历了一场深度学习之旅,“我不仅是总导演,也是一名北京市民,对市民热线电话为何能管用充满好奇,这种好奇驱使我们完成了这部纪录片。我们深知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电影化叙事的重要性,因此在人物选择和叙事结构上,既追求真实,又运用了多种电影化手法,力求让这部纪录片生动鲜活,将那些打动我们的故事传递给观众。”
徐洁勤对基层工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敬意:“我们在拍摄中捕捉到基层工作者处理诉求时的艰辛与担当。他们日复一日地协调各方,解决复杂难题。这其中,既有精准运用政策法规,也有耐心安抚群众情绪,更有对创新治理方法的探索。每一项诉求的解决,都是基层治理能力的生动体现。正是这些平凡英雄的坚守,构成了城市治理最坚实的底座。”
另两位导演毕龙君和周丹丹也表示,影片镜头对准的是每一位真实的市民,每一位真实的基层工作者,每一个真实工作的人,他们在片中没有表演,就是呈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日常,为此,团队跟拍了海量素材,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反复调整,反复筛选,就是想让观众们能够感同身受。
演员们本色演绎 小诉求里的大民生与城市温度
在《您的声音》中的“演员”——市民热线的话务员刘缓表示,观看影片时,我跳出了话务员的身份,今后,我们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提升服务水平,接听好每一通电话,服务好人民群众、服务好党和政府。”
《您的声音》中纪录了社区工作者沈佳捷为小区安装电梯而奔波的身影,呈现了艰难而繁琐的推进过程,沈佳捷表示,这部影片真实地反映了社区工作的日常流程,非常感谢摄制组为基层社区工作者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影片中反映“胡同停车难”问题的市民蔡卫也来到了现场,他表示,感谢市政府的政策,能解决老百姓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正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态度,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健康,也让我们更加支持政府的工作。”
在影片中“出镜”的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综合办公室主任李放表示,这是一部温暖的影片,体现了治理者与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有序的互动不仅增强了我们对城市治理的信心,也让我们更加自信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观众被影片打动 共同描绘接诉即办发展新前景
《您的声音》以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和真诚的态度进行诠释,深深打动了观众。现场观看影片的一位社区工作者表示,自己看片后非常激动,“我一定会把这部纪录片推荐给辖区居民观看,不仅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条热线,更是希望大家学会用好这条热线。通过居民群众提出治理问题,参与治理实践,监督治理效能,最终共享治理成果。”
一位大学生观众说:“我观影时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就是太难了。作为旁观者,我都为这些问题头疼不已。但工作人员们却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超强的工作能力。他们凭借内心的情怀,为市民带来了幸福感和安全感。虽然我现在还是学生,但这部影片激励了我。我希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也能为人民的幸福感做些实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