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队长》越洋汹汹而来,《蛟龙行动》主场悻悻离去,如鲠在喉。笔者坚定认为这部大制作的爱国战争电影不应该票房如此惨淡,同时也叹其不幸、怒其不争。听闻要回去制作“特别版”,掏心掏肺送别一席话,期待成功回归。
坚决删掉段奕宏、张涵予两人吹口琴镜头,最先进的特效制作,最老套的表现技巧。
坚决大幅度甚至全删段奕宏镜头,表演嬉皮笑脸,台词含混不清,一股子“吕不韦”味儿。与张涵予年龄相当,面相相似,谁该是谁的领导?
坚决删掉女兵佟莉所有镜头。中国海军的未来之战,要一个女兵与一群男特战队员混在一起,超高强度、恶劣环境、与人高马大的西方士兵贴身格斗肉搏,还写死了,编导咋想的?这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候需要全民抗战、妇女儿童都上?别说《红海行动》里也有佟莉,那部影片是地面作战,有营救女人质的任务,佟莉有替换女人质无可代替的作用,个人形象塑造也很凸显,《蛟龙行动》里有吗?脸都没露几下,只听几句叫声像女兵,就是个符号,除了糟蹋女兵形象有啥特别意义?
坚决删掉开头与《红海行动》有联系、似续集的镜头。《红海行动》2018年春节上映,到现在7年了大哥,即使还有海军蛟龙突击队,队员变化、任务变化,和你7年后的《蛟龙行动》有毛关系?竟然还有副队长徐宏(杜江)、还有女兵佟莉,连演员都不换!你这突击队也太老龄化了吧。
坚决删掉潜艇内,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一个新兵上蹿下跳还给人送盆栽礼物的镜头,与吹口琴一个毛病。
坚决改换名字,《蛟龙行动》片名太无感了,蹭《红海行动》红利?大家初始的印象,是国家研制的一款世界领先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似乎主要用于海洋科学研究,和战争没啥关系。你的影片是核潜艇和外军未来深海打仗的,叫《中国核潜艇:深海行动》或《中国核潜艇:XXX海底火山之战》(影片中那个洋文火山名字没记住),也来得直接敞亮。
坚决在片头或片尾,加上向已经仙逝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老人致敬的字幕,首映期间已错过了。
坚决补拍添加一个新角色,就是让当过海军炊事兵、出生在海滨城市大连、后来说脱口秀成名的毛豆,在里面出演一个潜艇炊事兵角色。再费事也要补拍,你们两耳不闻民间事,不知道这个毛豆在脱口秀界横空出世,“秀”的就是海军炊事兵生活,有多少受众粉丝,说不定毛豆潜艇内演几分钟、舞台上“秀”几分钟,一个亿就回来了。此乃锦囊妙计。
《蛟龙行动》大改恐无可能,去掉上面这些槽点镜头,切记补拍毛豆戏份,再把库存的特效镜头加上一些,贴上“全球首部核潜艇未来深海大战纯战争巨制”标签,或可重生。
也千万不要忘记营销宣发失败的沉痛教训:一是寻求最佳时机重映,别急于求成,甚至拖到“八一”、“十一”都行二是重映前的宣发别再藏着掖着、耍“保密”的小聪明,增删改内容、特效剪辑短视频、拍摄花絮、潜艇科普、毛豆出演等卖点,大张旗鼓、铺天盖地、广而告之三是借助军媒、官媒造势。
这次来不及了,劝劝博纳和林超贤导演,以后再拍战争类影片,别再用谁用谁毁剧的类型演员。如李晨,虽然身形、声线条件不错,但已被综艺毁了,沦为“电影混子”如王俊凯,流量小生,真不适合演军事警匪硬汉类人物。还有别像央视春晚歌舞节目那样了,弄一群名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明星在那唱啊跳啊,看半天也不知道谁是谁。你也弄了段奕宏、张涵予、黄轩、李晨、杜江、于适一大堆群星,谁形象突显了?
再学学人家饺子导演,别光琢磨特效不琢磨剧情细节。饺子每次带剧本到光线传媒汇报就像“过堂受审”,几十个人对他挑刺找茬、鸡蛋里挑骨头,正因为这样工匠精神的精研细磨,才最终呈现了特效剧情双赢的成果。
最后和网友们探讨几句“爱国”主题问题:影片的创作者,不是国家行为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而是顺势呼唤和艺术想象者。如果电影与现实必须一致,那“梦幻工厂”好莱坞生产的巨量战争大片该如何解释?如果一个国家的艺术创作者都不敢言战不敢喊打不敢说必胜,一个国家的民间天天喊“中美中日台海必有一战”,电影中真的开打了又一片讽刺挖苦,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