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袁隆平逝世的消息传来时,全国一片哀悼,谁也没有想到让全国人民不再饿肚子的袁老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再也看不到人们大口吃米饭的样子,再也实现不了“让世界人民都不再饿肚子”这个愿望,而我们也再看不到他那蹒跚却坚定的身影了。
这几天,网上都是悼念袁老的文章和视频,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明星,都纷纷发文悼念他,其中有一位画家更是为袁老圆梦画作。
01
这位画家就是乌合麒麟,在袁老逝世的隔天凌晨,乌合麒麟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一幅画作来缅怀袁老。他还特意让湖南的民众去袁老追悼会吊唁的时候,把他的这幅画作打印出来,送去现场,以表哀思。
而当这幅画作在网络上发布后,立刻看哭了网友们。那么这幅画作上到底花了什么呢?
只见画作上画着两个人,一个是年老的袁隆平,他身穿简朴的衣服,脖子上戴着共和国勋章,肩上搭着一条用来擦汗的白色毛巾,双手背在身后,看起来就是一个朴素的农民。
袁隆平的身边有着比人还要高的稻穗,他手里也抓着一把饱满的稻子,正侧着头听旁边年轻人说话。
在画的右边,则站在一位年轻人,这是年轻时的袁隆平,此时的他正是青春年华,意气风发,满怀抱负。他一手夹着书,一手握着一株稻穗,往前方举着,双眼坚定地遥望着远方的旭日,诉说着自己的远大目标。
而画的下方则写着两句话,那是袁老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的自己的梦想:一是希望禾下乘凉,二则希望杂交水稻能够遍及世界。
02
很多人看到这幅画作的时候,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它让我们想到了袁隆平对国家乃至世界的伟大奉献。有些人哪怕走了,也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袁隆平就是其中一个。那么,袁隆平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是江西省九江市人。此时正是战争时期,国内战乱不断,百姓过得相当艰难,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常常需要饿肚子。而袁隆平也不例外,每当此时,他就会攥紧拳头,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让全国人民都吃上饱饭。
但是这个愿望可不容易实现,因为当时的粮食产量非常低,一亩地最多能产四五百斤而已,如果遇上天灾,那就更少了,根本无法维持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袁隆平要做的就是提高粮食产量,这样才能让人们不再饿肚子。
1949年8月,袁隆平考入了西南农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农业生产。这是袁隆平第一次接触农业,此时的他才发现原来种地是如此艰难的事情,每天都需要风吹日晒地辛苦劳作。也正是学了农,他才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
03
在学习期间,袁隆平还差点成为了空军,只是后来因国家需要更多建设人才,他被退了回来,继续在农学院学习,直至四年后顺利毕业,并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
这是一所偏僻的山区学校,袁隆平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艰难的16年时光。他每天除了教书以外,就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培育水稻上,常常在试验田里一呆就是整整一天。
1960年,国内发生了罕见的饥荒,无数百姓被饿死,活着的人为了求生,甚至挖树根,吃观音土等,整个地区哀鸿遍野,比起战争时期更加可怕。袁隆平看到这样的场景是心如刀割,于是他更加潜心研究水稻,希望能找到水稻量产的方法。
所幸有一天,他在试验田里,无意中发现了一株特殊的水稻,植株高大,稻穗粒粒饱满。这让袁隆平看到了希望,他心想,若是把它当种子,岂不是能提高产量了?
于是次年,袁隆平把这株稻穗的种子播下,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他却从中找到了杂交水稻的方法,并通过不断试验,最终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为中国人民解决了粮食问题。
在袁隆平的努力下,亩产一年比一年高,到了2014年时,亩产达到一千公斤,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但是袁隆平还不满足,他最大的目标是让全世界人民都不再饿肚子。
只是可惜,还没等实现这个目标,袁隆平就不幸去世了,不过相信将来必然有人会帮助他实现这个目标,届时,人类将再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