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发1月健康防护提示 警惕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fjmyhfvclm2025-01-16  21

冬春季节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多种病原体可引起此类疾病。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遮住口鼻;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在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孕妇、低龄儿童、老年人及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应积极接种相关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症状。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较高。预防措施同样强调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高风险人群主动接种疫苗。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并全程佩戴口罩。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战等。高危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科学佩戴口罩,以及接种流感疫苗。

诺如病毒肠炎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排泄物以及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成人多表现为腹泻,儿童则以呕吐为主。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水果要清洗干净,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消毒,清洗时应戴上一次性手套并认真洗手。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偶然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重症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生病或死亡动物,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生熟分开,烹饪生肉至熟透;不要购买活禽,选择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接触病死家禽后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

猴痘由猴痘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分泌物、渗出物。预防措施包括了解猴痘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与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不接触野生或来历不明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出境前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做好个人防护,遵守出入境管理规定。

随着气温降低,使用煤或炭取暖、燃气不当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常见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困倦乏力等,严重者可致死。预防措施包括尽量选择集中供暖方式,室内采用煤炉、炭火炉取暖时要保持通风,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燃气热水器,使用时保持通风,定期检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gamev918.cn/hot/129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