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对称性多发小关节。晚期可能导致关节挛缩、强直和畸形,并可能引发其他器官疾病。西医对于其具体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
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生活环境潮湿、气候变化异常有关,加上体内肝肾亏损,难以抵御外邪侵袭。病症初期表现为疲乏无力、低热、食欲下降、手足发冷以及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
西医治疗通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和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然而这些药物无法彻底消除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且停药后易复发。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引起胃部出血或不适,需配合护胃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则有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甲氨蝶呤虽能改善症状并延缓软骨破坏,但长期使用会损害多个系统功能,包括血液、消化、呼吸和泌尿系统。
由于甲氨蝶呤的副作用较大,临床实践中倾向于联合使用多种免疫抑制剂以增强疗效并降低毒性。在开始甲氨蝶呤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用药。相比之下,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具有较少副作用且效果显著,可作为替代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