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这些谣言别信。二维码很快就会被用完、基因检测能够剧透智商、新能源汽车辐射很强……这些在网上流传的所谓“科学道理”,你是否还在深信不疑?
12月29日,北京市科协举行了“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科学”流言求真榜十周年发布活动,邀请专家为公众梳理并粉碎过去十年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十大“科学”流言,帮助公众明辨是非。自2014年1月开始,“科学”流言榜每月进行科学类辟谣榜单的发布,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及公众关切问题,累计发布1141条。辟谣内容涉及科技前沿、时事热点、航空航天、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
关于二维码即将用尽的说法并不成立。以微信付款码为例,这个二维码矩阵中有25×25即625个小方块,除去一些定位、纠错等功能的方块,还剩478个方块,每个方块有黑白两种颜色,即可以组成2^478个不同的二维码。理论上,在固定区域内排列组合黑白方块的变化是有限的,当存储的数据超过了容量限制时,二维码就会被用完。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二维码的容量通常非常大,远远超过我们通常需要存储的数据量。二维码有两个核心特点:实时特性和时空特性。二维码的服务多数是本地化的,并且具有时效性,已经过期的二维码之后可以重复使用。归根结底,二维码被替代是一个必然。在技术的世界里,二维码只是一个阶段性过渡,有一天二维码退出人类视野,不是因为数量不足,而是被更高阶的服务替代,就像二维码替代了刷卡服务一样。
关于通过采集孩子的口腔黏膜细胞样本就能用基因技术分析智商、情商等指标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天赋有很多种,但目前没有可靠研究和文献证明天赋与人类哪些特定的基因有关。从科学本身来讲,基因决定性状只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但是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一个人带有与某个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但这个基因位点可能与另外很多其他基因位点的存在、表达相互作用,这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网络非常复杂,受到诸如环境因素、基因甲基化等影响,目前这些调控网络是没有研究透彻的。即便使用非常科学严谨的方法,检测基因进行关联疾病预测,也很难做到100%的准确。
关于新能源汽车辐射很强的说法,国家对电磁辐射有严格的限值要求,任何车辆在上市前都要进行“EMC测试”,即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和抗干扰能力的综合评定。根据国家标准GB8702和GBT37130的限制规定,按照日常标准频率50Hz计算,公众环境磁感应强度的安全限值是100微特斯拉,磁场强度安全标准为80安培/米,而新能源汽车的磁感应强度小于1微特斯拉,磁场强度小于0.8安培/米,控制在国标的百分之一以内,用户不用担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技术研讨会上分享的信息显示,2019年至2025年共测评了92款主流车型,其中电动车平均得分均高于燃油车,这说明新能源汽车只要经过合理良好的设计,电磁辐射可以比燃油车更低。
老年人“吊颈健身”走红网络,但这种方法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参考的是临床上的牵引原理,但盲目操作并不可取。一些中老年人本身就有颈椎疾患,而且人体有一定生理曲度,盲目“吊颈”不仅不能健身,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可能损伤神经和脊髓,严重的会导致高位截瘫,甚至致命。除了“吊颈健身”,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健身”方式,比如头朝地、撞树、在单双杠上“飞旋”等,其中有些活动违反人类生理结构,并不适合所有人。
买来的螃蟹身上的小孔并非注水、注胶或打兴奋剂造成的。螃蟹一生要蜕十几次壳,刚蜕完壳的螃蟹身体柔软,这些小孔可能是螃蟹上市前最后一次蜕壳后,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相互挤压受伤,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螃蟹上市时的外壳非常坚硬,要想穿透它注入液体或药物,费时费力且大概率会扎破螃蟹内脏。蟹肉肉质细腻,存水率极低,实验证明一个100克的螃蟹存水量不超过2克,费大量人工和时间注入体内的液体成分会很快流出,还会带走部分组织液,导致螃蟹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上述注射操作对于目前普遍以个数而非重量售卖活螃蟹的商家来说得不偿失。螃蟹体内的透明胶状物质是雄性螃蟹的副性腺分泌物,俗称蟹膏,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并非外源性的胶质。
辐照食品不会带有放射性,可以食用。食品辐照主要使用从辐射源发出的带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或γ射线等对食品进行照射,有效地杀灭食品中虫卵、细菌等有害物质,抑制食品发芽、腐烂等过程,达到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的目的。以Co-60放射源对食品辐照为例,在辐照过程中,Co-60放射源衰变产生γ射线,γ射线照射到食品上进行辐照灭菌,这过程中Co-60这个放射性元素并没有被发射到食品上,Co-60也没有和食品直接接触,所以辐照食品上不会沾染Co-60。此外,Co-60发出的γ射线照射到食品中,食品也不会产生放射性。辐照食品受到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采取严格的食品安全性评估机制,对辐照到食品上的射线的能量等相关参数有严格的要求,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食品辐照,就像平时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把被子拿出来晾晒杀螨灭菌等道理是类似的,晒被子过程中,太阳就像个辐射源,发射了光(起作用的主要是紫外线),照射到被子上,给被子杀菌,但被子上并不会留下紫外线,被子也不会向外发射紫外线。所以结论就是辐照食品不会产生放射性。
手机基站都有辐射,5G基站比4G多,但这并不意味着5G辐射会比4G要大,对人体危害很大。5G比4G更快,靠的是更大的带宽和更先进的通信技术,而不是提高发射功率。因为与人体距离的原因,5G基站对人体的辐射强度远远低于手机。我们距离5G基站越近,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功率就会越低,通话和上网效果越好,人体所受到的辐射就越少。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磁场,自然界电闪雷鸣、太阳黑子活动等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辐射。在生活中,家用电器也会产生辐射,电吹风、电磁炉、无线路由器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值比5G基站的辐射值大得多。按照公众电磁辐射限值国家标准,要求在手机、基站、家用电器的频段,辐射量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实际执行的时候,运营商考虑到信号叠加,工程施工会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所以,通信基站的辐射量微乎其微,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电信联盟、全球科学界的共识。
“个大”“奇形怪状”的草莓并不是打了激素。草莓个头大小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后天生长环境和栽培措施的影响。例如我国自主培育的“京藏香”“京泉香”等本身就是大果型品种,天生个头大,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生长环境也会影响草莓个头大小,在低温时草莓果生长较慢,成熟需要的天数越多,个头就越大;气温升高后,果实生长较快,草莓的个头就会明显变小。再有就是科学种植技术的影响,通过疏花疏果去掉一些小的花果,留下来的草莓自然会变大。激素是一种生长调节剂。大多数情况下,草莓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打激素。“空心草莓”主要也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出现空心是因为果实皮层与髓部发育不同步导致,属于品种特性。另外,温度、光照、肥水等不适合也会造成空心。长相奇怪的草莓大多是因为授粉不均,低温寡照时蜜蜂的活动减少,会影响授粉,长出奇怪的草莓是很正常的事。
保质期较长的食物并不一定是添加了更多防腐剂。保质期是针对预包装食品来说的,食品保质期的长短与食品本身的特性、杀菌工艺、包装形式有关。比如醋、酒精类产品保质期比较长,因为这类食品本身就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以牛奶为例,有些牛奶类产品保质期较长,这是由于此类牛奶制品采取高温灭菌和真空包装的方式,隔绝了氧气。还有一类采用巴氏杀菌的加工工艺,这种牛奶在低温冷藏的条件下保质期很短,只有几天时间。从食品标签可以看到,这两类牛奶产品原料只有牛奶,没有额外添加防腐剂。食品的保质期和防腐剂的添加量并不是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