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裂缝的形成。裂缝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度近视、眼外伤和视网膜增生性血管疾病等。
高度近视患者是视网膜脱落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孔源性视网膜脱落。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和眼轴的增长,视网膜逐渐变薄,特别是在格子样变性区域周围的视网膜中,可能会形成自发裂纹。玻璃体中的液体可以通过这些裂纹流入视网膜下方,将视网膜顶起并使其与下面的组织分离,导致视网膜脱离。眼外伤同样可能通过形成视网膜裂纹而导致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玻璃体内的牵引力。这种情况常见于增殖性视网膜血管疾病,如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长期视网膜血管阻塞。这些疾病会导致眼睛缺血、缺氧,进而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刺激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生长出纤维组织增殖膜。后期这些纤维增殖膜容易收缩,对视网膜造成牵引,使其逐渐脱离原位,最终发展为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落的罕见原因还包括大量的浆液渗出,这通常与炎症性疾病有关。成人中可见于脉络膜炎、葡萄膜渗漏综合征和巩膜炎;儿童则可能因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如Coats病)或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疾病而出现这种情况。此外,视网膜脉络膜肿瘤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