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血液类型繁多,O型血因其普遍适用性而被称为“万能血”。不过,当女性为O型血时,妊娠期间存在溶血风险,为此,在孕期需多次检查以确保安全。O型血进一步细分为RH阳性与RH阴性。那么,O型血RH阳性具体意味着什么呢?
O型血RH阳性,简言之,指的是个体在ABO血型系统中属于O型,同时在RH血型系统中表现为阳性。这意味着其红细胞表面携带着名为RH的血型抗原。反之,若缺少这一抗原,则为RH阴性。
提及ABO血型系统,大众较为熟悉,它涵盖了A、B、AB和O四种类型。相比之下,RH血型系统则较为陌生,但它同样是血型分类的一个重要部分,与ABO系统并列。
对于RH阳性血型的孕妇而言,大可不必忧虑,因为这仅表示其血液中含RH因子,与多数人相似,首次怀孕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风险较低。然而,如果母亲为RH阴性,而胎儿为RH阳性,虽然首胎溶血可能较小,但后续妊娠中该风险将显著增加。
至于RH阳性,它是RH血型系统中的一种特定血型标识。RH血型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它包含C、c、D、d、E、e六种不同抗原,其中拥有D抗原者即为RH阳性,否则为阴性。
RH血型的发现,不仅对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极大促进了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与母婴健康保护。据统计,我国汉族及多数民族中,约99.7%的人口为RH阳性,少数族群则约为90%。而在一些外国民族中,RH阳性人群比例约为85%,尤其在欧美白人中,RH阴性血型人群占到了约15%。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RH阴性血型极为罕见,仅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三。在这之中,RH阴性的A型、B型、O型及AB型的比例大致为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