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血,正式称为RH阴性血型,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血型。在汉族人群中,这一血型的比例仅为千分之三,而某些少数民族中的比例可高达20%以上,显示出明显的民族差异。RH血型系统的重要性仅次于常见的ABO血型系统,主要涉及人类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RhD抗原”。如果Rh阴性的母亲怀有Rh阳性的胎儿,胎儿的Rh因子可能进入母体血液,导致母体产生抗Rh抗体。这种抗体进一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可能引发胎儿贫血甚至死亡。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超过99%)属于Rh阳性,因血型不符而导致的输血溶血反应较为罕见。然而,Rh阴性受血者接受Rh阳性血液时,仍有可能发生免疫溶血反应,因此输血时应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完全匹配,均为Rh阴性。相比起ABO血型,Rh阴性血型更为稀有,仅占Rh血型人口的不足1%。据统计,即使在大量献血者中,Rh阴性血型的人数也相当有限,凸显了其作为医疗资源的珍贵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汉族中Rh阴性血型极为稀少,但像苗族等部分少数民族中,该血型的分布比例可达到百分之十三,显著高于汉族的千分之三。这提示我们,在考虑稀有血型的血液供应时,民族多样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