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不是一个人或某群人的事,这是人类在其发展中合乎规律的历史进程。”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一番话,不仅道出了宇宙探索的艰巨性,还将天文探索上升到了人类进程的高度,使无数航天人都前赴后继,为此事业而奋斗。
诚然,相较于大海而言,太空确实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都会被太空那种神秘的深邃感所吸引。
不过,人类对太空的认知,究竟有多少了呢?
太空的探索:沧海之一粟
除去古代的猜想和观测之外,人类对于太空的正是探索,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
当时,历经战火洗礼的世界,在美国和苏联的对抗下,又迎来新一轮的高压冷战,这种“冷对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个行业蔓延开来,其中也就包括太空探索。
苏联作为这方面的先驱者,在1957年时,把一颗导弹改装为最早的太空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并成功将其发射升空,打开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大门。
不过,斯普特尼克1号毕竟是由导弹改装而来,这意味着,它的续航能力和观测能力都极为有限,仅航行了92天后,便坠入了大气层。
当然,这并不代表它的无用,经过这个简陋卫星的升空,苏联获得了宇宙航行的第一手资料,得知大气层温度,以及太空环境的具体数据。
在这些一手资料的加持下,苏联又投入了大量资金,打造出了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
而这艘飞船的承载者,便也正是前文所提到的尤里·加加林,他随着东方一号升空,成为首位飞跃宇宙的人类。
在载人飞船中,加加林观测到了地球的全貌,并深深地赞叹道:
“当我乘坐飞船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时,我为地球的美丽而惊奇....”
这也是人类首次从太空观测地球的记录,可对地球的关注,显然并不比深邃太空,因为后来居上的美国,并没有“沉迷”于对地球的观测,而是选择直接登上月球,加大对宇宙的探索。
甚至,之后的中国作为后起之秀,也是致力于建造空间站“天宫”,以此来增长对太空探索的时间。
而空间站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载人火箭的续航问题,进而也就让研究人员,能够更长久地待在太空中,并因此能够完成更多的实验。
可饶是如此,人类对于太空的认知,却依然局限于太阳系中,而太阳也只是千亿恒星中的一颗。
从这一点来看,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只能算是沧海之一粟,连1%都达不到,那究竟是什么束缚了人类探索的脚步呢?
探索的桎梏:速度
事实上,束缚人类探索脚步的因素并不复杂,相反,还极其简单,有且仅有两个字--------速度。
简单来说,就是人类在太空的行进速度太慢,按照现有的飞船速度,是很难进行长途探索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根据现在的科学测量,人类若从地球出发,要到达太阳系的边界,其距离约为144亿公里左右,可现代飞船的飞行速度,最高仅能到达40000公里/小时。
这意味着,人类以最快的飞行速度来突破太阳系的话,总计需要360000小时,换算成具体年数则是41年。
首先,我们不论现代飞船能否携带41年的燃料,也不论现有材料是否可以支撑41年的太空环境,光是所承载的人类,就无法承受这岁月的摧残。
要知道,就我国的宇航员而言,其年龄几乎都是40岁以上,若是让这些人在太空中持续工作41年,那飞船突破太阳系的时候,他们都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了,怎么可能还可以持续工作,就算想要返航也是不可能了。
因此,人类要想拓宽对宇宙的探索,速度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可这个问题虽然听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难比登天。
按照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的结论:没有物体可以突破光速,这无形中就设定了速度的上限,也就是108000公里/小时。
可这也只是目前速度的两倍而已,勉强能支撑人类到达太阳系边缘,就连返航都只能算是“勉强”,这又如何能够前往更远的星辰大海呢?
所以,速度以常规理论来发展,也是无法满足人类探索宇宙的要求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曲速飞行”被人们推上了舞台。
曲速飞行:宇宙探索的钥匙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曲速飞行”究竟是什么?
曲速飞行中的“曲速”,指代的并不是“弯曲的速度”,这里的“曲”其实修饰的空间,也就是空间扭曲,至于“速”则是对这空间扭曲的定义,故,如此总结下来,曲速的实际意义是指能让空间扭曲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飞行理念的核心点,并不在于速度的突破,而是在于空间的扭曲,或者也可以说是空间的折叠,即让飞船的行程缩短,而非速度的提升。
举个例子,我们在白纸上随机标记两个点A和B,按照传统的路线选择,A和B最近的线路应是直线,若想达到更快,无非就是加快在这一条直线上的速度罢了,但在曲速飞行的领域中,这个认知将被彻底打破。
因为,按照曲速理论,从A到B最快的方法,应该是将纸张对折,让A和B完成重叠,人们只要穿过纸张的厚度,便能完成从A到B的跨越。
如此一来,人类若想到达太阳系的边缘,那只需对目的地进行标记,之后让载人飞船进行曲速飞行,短短几息时间,就能突破太阳系,去往现在需要数十年才能到达的地方。
不过,这种近乎完美的飞行模式,背后也有着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曲速飞行是否算是突破光速?
正如前文所言,在《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曾作出专门的解释,一个物体的速度若突破光速,那它的质量将会无穷增大。
众所周知,物体的质量越大,所需要的能量也将会越来越大,直至无穷,可在这世界上,并不存在无穷无尽的能量,所以突破光速一直是个伪命题。
然而,曲速飞行若以速度计算,它已然超越光速数倍,这意味着,曲速飞行很可能也是一个“伪命题”。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因为在光速效应理论中,特别强调了这是三维空间的法则,而曲速飞行作为一种折叠空间的飞行方式,在将空间折叠时,很可能已经到达了四维空间,在更高的维度中,光速效应自然也就不适用了。
事实上,现有的研究也确实在向这一领域靠拢,因为人类对空间扭曲的认知,几乎全部来源于黑洞。
也就是说,人类要想完成曲速飞行,要么选择穿越黑洞,要么选择人工造就一个黑洞。
可黑洞的扭曲,似乎并不至于空间层面,它对时间也同样存在着扭曲,简单来说,就是时间就仿佛宇宙的行进,呈直线状向前,但黑洞那惊人的引力,是可以将这条“直线”折弯的,若是到达黑洞的中心点,那这条线路很可能就变成了“U”型,即完成了一次调头。
而时间一旦进行了反转,那就会发生时光倒流的情况,一艘飞船如果按照这条线路行进,就可能会直接出现在过去的时代中,比如战国、唐朝、宋朝等。
因此,曲速飞行对于人类而言,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帮助人类完成对宇宙的探索,但另一方面,它也会把人类引向新的“未知”,比如时空穿梭。
而且,曲速飞行若是真能短暂到达四维空间,那对于人类而言也并非什么好事,要知道,人类现在生存的维度仅是思维,如果四维空间中存在更高领域的文明,那人类此举无异于引火烧身。
毕竟,四维空间看待三维空间,就仿佛人类看待蚂蚁一般,维度的压制是很难逾越的,届时一旦受到降维打击,人类的灾难便也由此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