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钣金喷涂分厂保全班班长郑林松——年轻的“老师傅”

fjmyhfvclm2025-01-19  16

“创新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近日在天津圆满收官,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钣金喷涂分厂保全班班长郑林松获得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赛项第一名,并获得“京津冀大工匠”荣誉称号。

获知这一消息后,钣金喷涂分厂的员工们感慨:“郑班长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他多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他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劲,和他一起工作会受到向上力量的感染。”

郑林松主要负责维修设备以及智能化改造、自动化研发推行工作。多年来,他勤勉工作、积极创新,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并培养出10多位优秀的技能人才。

潜心钻研

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时,郑林松就来到车间,从衣服兜里掏出随身携带的电笔,开始巡检工作。

“他这人闲不住,一天要在车间里走两万多步,五六个月就磨坏一双鞋。”工友们告诉记者,郑林松每天在生产车间里,排查各类生产设备的故障及工艺问题。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都能快速准确地解决。长此以往,大家养成一个习惯——有事找郑林松。

能让同事们产生这份信任,源自郑林松日复一日地学习和钻研。

2013年,郑林松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入职格力公司,成为设备保全班的一名学徒工。郑林松回忆,虽然他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但是刚入职时,面对偌大的车间和众多设备,还是两眼一抹黑。

“书本上的理论和生产实践有不小差距,需要勤于观察、多加练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郑林松说,“在实操中,我发现设备维修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既要通晓电气、液压等传动技术,又要掌握机械构造技术,仅靠学校学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怀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决心,郑林松白天跟着师傅苦练技能,晚上翻书学习理论,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师傅请教。那时的他,最喜欢守在一台台大型生产设备前,琢磨其运行原理和内部结构,牢记每根电线的接入端口、不同颜色电线的接入顺序、每一个零件的安装位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仅用3个月便熟练掌握了所有操作技能,并开始独立负责2个班组20余台设备的维护。

在工作中,郑林松踏实肯干、认真钻研,不断积累经验,迅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工友陈召阳告诉记者,郑林松有不少绝活,其中一个就是能听音辨故障。“在运行设备前,他静静听几十秒,就能判断出设备是否缺少润滑油、轴承是否损坏。”

“掌握这些绝活并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是熟能生巧而已。如果设备缺少润滑油,运行时摩擦增大,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如果轴承内的钢珠有磨损,机器则会产生异响。只要平时多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和总结出这些规律。”在郑林松看来,搞技术就得做一个有心人,凡事认真一些、多想一步,才能不断进步。

敢试敢闯

在格力公司钣金喷涂分厂生产车间的自动喷涂生产线上,机械手臂准确地抓握住空调外壳,精准地放到相应位置上,再由传输带运送至下一个环节,等待喷漆。整套操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中间不需要人工参与。

“别看现在生产这么智能化,10年前我刚来工厂的时候,可不是这样。”郑林松说,那时,大部分工作得依靠人工操作,既费时又费力。

看着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生产车间,他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希望可以改善工艺、提升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瞄准目标,郑林松积极把握学习机会,为实现生产自动化做足准备。2015年,郑林松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期间,看到集团总部举办机器人集成应用训练营的通知,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成为公司首批学习机器人应用相关知识的员工。

“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生产自动化是大势所趋,我想学懂学透机器人应用相关知识,啃下机器人集成应用这块‘硬骨头’。”郑林松说,那段时间,他认真听课、查阅资料、分析数据,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经过培训,他学到了机器人本体安装及电气安装调试等知识,并掌握了基础的机器人编程指令。

训练营结束后,郑林松并未停止对机器人和自动化研究的脚步。他自学相关软件,研究编程指令,并在工厂的机器人改造项目中施展拳脚。“能通过编程向机器人发出不同指令,指挥机器人完成任务,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郑林松说。

这些年,郑林松带领工友们不断探索自动化生产方式,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完成机器人自动冲压、自动堆码装车、自动打螺钉等项目的自动化改造,实现冲压、装车、点焊、铆接、喷涂线上下料、预装、打螺钉等13个岗位的自动化生产。“如今,我的愿望实现了。钣金喷涂分厂生产车间应用自动化设备后,生产效率比之前提升近20%。”郑林松说。

郑林松不仅勇于创新,而且敢为人先。一次,一台国外进口设备的喷粉大旋风废粉回收系统出现了故障,经排查发现问题出在厂家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控制器上。由于设备已使用10年之久,仅靠单纯的维修无法解决问题,郑林松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对废粉回收PLC系统进行改造优化。

改造进口设备谈何容易,控制器设有密码,且相关资料全都是英文的,郑林松和团队面临重重阻碍。但他丝毫没有退缩,在查询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深入分析其工作原理。经过一次次论证、一次次试验,他带领团队制定出改造方案,并成功完成调试工作,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让老设备变成新设备,进一步提升生产效能,是我持续努力的方向。”郑林松说。

言传身教

作为车间的技术骨干,郑林松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努力做好传艺带徒工作。他不仅耐心地为徒弟讲解设备问题及原理,还经常给他们提供锻炼机会。

郑林松的徒弟郭栋告诉记者,入职第二年,师傅就安排他完成组装调试铆接设备的任务。起初,他对自己没有信心,郑林松鼓励他:“没尝试,怎么知道干不好?没事,我带着你。”在师傅手把手地指导下,郭栋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在郑林松的鼓励和指导下,郭栋逐渐掌握了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技术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他在格力公司机器人编程技能大赛获得第四名。

平时检查徒弟们的工作时,郑林松总是“宁严一分,不松半毫”。他解释,之所以要求严格,是为了帮他们养成好习惯。“只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把手上的活儿做到极致,靠技能也能成才。”郑林松告诉徒弟。

别看郑林松只有30多岁,这位年轻的“老师傅”已经培养了10多位优秀的技术员,不少徒弟成为公司的技术能手。郑林松的徒弟、钣金厂的数控编程技术员周涛说:“郑师傅不厌其烦地指导我,让我少走很多弯路。受师傅的影响,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技能人才的决心。”

“没有哪个工作是简单的,但如果你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就会甘愿为之付出。所谓工匠,不过是在平凡岗位上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郑林松告诉记者,“走在路上,我经常看到大街小巷挂着我们公司生产的空调外机,说不定其中一台就出自自己之手。每次想到这里,我都觉得美滋滋的。” (经济日报记者 宋美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gamev918.cn/tech/130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