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5年经济工作,并明确九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二项提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而是与千行百业的融合发展,需要用实际的需求撬动技术的杠杆。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开始,人工智能几经浮沉,走过了近70年的历史,技术路线的进化和演化从未停歇。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了2025,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智能体将成为人工智能的新主角,接管下一个时代。智能体具备记忆、规划、使用工具、群体协作等优势,可以自主执行复杂的工作流程,被视为AI生产力化的最佳渠道。OPEN AI创始人Sam Altman表示:“我们相信,在2025年,我们可能会看到第一批人工智能智能体“加入劳动力市场”,并实质性地改变公司的产出。”
但很多智能体的产品设计和物理世界的真实需求存在背离。我们总是试图去制造一个超级智能体,却忽略了现实需求,也违背了智能体当前的技术内核。
百融云创CEO张韶峰表示,智能体作为以AI大模型为基座搭建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它的价值核心是什么?其实是现实世界的某一个角色的数字孪生,可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业务人员亦或是助理,如果想让智能体变成全才,需要技术上的无限扩展,这在目前来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大难点在于,现实的任务只会更加复杂多元,比如部门之间存在很厚重的信息防火墙,再例如公司的人事物等资产大量是以非结构化的状态“长期沉睡”。再者,企业自身更倾向于通过轻量化的灵活部署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借助智能体组成的强大军团才是商业机构的刚需,由此可以形成更强的合力来帮助商业机构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比如,在智能营销的场景中,一个客户打电话给商家,先由智能体1号来了解用户需求,再根据对于客户意图的把控将通话转接给对应的智能顾问(智能体2号)来进行针对性解答,进而形成下一步的营销方案乃至交易的促成。
多智能体有机协助将是制胜关键
张韶峰表示,这一轮AI的产业浪潮很大概率将会呈现出“供需两旺”格局。首先,供给端的潜力将会无限释放,百行千业均亟待被AI重塑一遍,而从需求侧来看,人机交互界面的变革料将会衍生出非常伟大的科技公司。
时代潮涌,作为从业多年的AI老兵,张韶峰表示,单一角色的智能体并不能最大程度赋能行业端,同时若多个智能体不能有机协同作业,亦不能使得AI真正在行业端落地。
比如,现在设计AI工作流(workflow)来解决问题非常流行,但是目前绝多数企业内的信息流动与共享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不能有效打通这一壁垒,多AI智能体之间并不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反而会出现更多的重读性劳动,极大拖累了办事效率。
为此,百融云创在多智能体的构建上,基于“LLM×(规划+记忆+工具+行动)”的理念,让智能体共用一个最强大脑、共享一套记忆系统,消弭工作流的拼接感,使得人机之间、智能体之间流畅丝滑的交互,也使得复杂的问题能迅速有效协同处理。
“类似于乐高游戏,百融云创的多智能体可以无缝衔接,组合出无穷的workflow,并顺畅完成复杂度很高的任务。”张韶峰说道。
此前,百融云创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发的Agent Builder平台——CybotStar已正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CybotStar支持0代码可视化编排工作流,在真实业务场景准确率可达98%以上,并全场景支持10余个分发渠道,可以是微信小程序、也可以是手机端APP,同时也支持大屏等端侧部署。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人工智能+”将会往纵深推进。百融云创将持续扎根产业,深入场景,加速推进智能体在办公助手、客户服务、教育陪读、心理辅导、投资顾问等领域的应用,用大模型重塑企业应用,激发新质生产力。
新年寄语
2024年,我们共同经历了资本市场的波澜壮阔,也见证了人工智能的深刻变革和无限可能。愿《证券市场周刊》在新的一年里,在资本市场继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为读者提供专业、深度的报道。同时,也祝愿《证券市场周刊》的读者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