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胥帅 每经编辑:魏官红
国产超音速飞机又有了新进展。
近日,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举行了产品发布会,宣布国产超音速飞机“窜天石猴”(代号为“CUANTIANHOU”)将在2026年迎来首飞,2030年高速客机“齐天大圣”(代号“DASHENG”)实现客机原型机首飞。
这也让业内人士看到临近空间航空的商业化前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解到,尽管这款超音速飞机披露首飞计划是行业内的一大进展,但临近空间航空产业的商业化还有一段路要走。临近空间航空产业的商业化则受到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比如涉及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以及未来飞行政策问题方面的探讨。
超音速飞机模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胥帅 摄
临近空间航空产业链的重点是发动机
“全球三小时可达”,这两天,高速航空成为航空“发烧友”关注的热点,伴随这一热点一同出现的,是一款国产超音速飞机发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该产品发布会了解到,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的超音速飞机“窜天石猴”(代号为“CUANTIANHOU”)将在2026年迎来首飞,2030年高速客机“齐天大圣”(代号“DASHENG”)实现客机原型机首飞。
实际上,这种超音速的高速航空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近些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超音速客机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歇,不仅有传统航空航天巨头布局,比如美国传统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还有许多民营初创企业也竞相涌入,如Boom Supersonic,以及美国初创企业Hermeus,它规划的最终产品是一架20人座、5马赫(Ma5)的高超音速客机。
在亚洲,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早在21世纪初便制定了超音速技术的发展规划;在欧洲,瑞士初创公司Destinus提出以氢能源作为高超音速客机的动力,准备将绿色能源与航空技术相结合。
从全球来看,超音速飞机一般有航空和航天两条技术路线,这台超音速飞机新品主要采取航天路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高速航天飞机和通用的民航飞机一样的是,目前议价能力最强的产业环节是发动机。
“当前,全球商业飞机公司背后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发动机公司,发动机成本占整机成本的30%~40%。原型系列推出的发动机不仅自用,还可供其他科技公司使用,这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邓帆表示,超音速飞机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发动机技术。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气动设计、推进系统、控制技术等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商业化需要相应的政策和基础设施配套
尽管“窜天石猴”计划于2026年首飞,但仍然属于研发阶段的飞行,距离超音速飞机的商用化还有一段时间。
邓帆表示,技术问题和政策探讨是商业化的主要障碍。技术所需时间相对较短,而政策制定所需时间较长。
政策法规主要涉及两点,一方面涉及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如机场、发射场等,涉及巨额投资,另一方面,在适航体系方面的挑战,可能需要未来飞行政策方面的探讨。从现场采访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公司与相关部门也在沟通,项目正朝向一个积极的方向推进。
第二点是国际适空领域。“20千米以上高度的国际法规问题,要考虑如何突破现有框架。”邓帆表示说,临近空间飞行活动的监管涉及地面国的相应制度监管。但总体来看,临近空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将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商业化运用涉及的政策环境,超音速飞机的商用化成本也是外界关注点之一。
邓帆强调,项目从小众到大众的发展历程是必然的,随着应用场景和需求的增加,规模和利润的增加将降低边界成本,“项目的成本控制是通过设计实现的,而不是简单地使用低价原材料。可考虑供应链水平和制造工艺,以实现低成本和高技术的融合。”而在研发进入商业化领域,供应链环节要实现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同步研发,以满足不同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