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内存性能, 当前消费级主板上普遍采用了双通道方案设计。其利用 2 条内存通道并联的方式, 显著改善了内存的带宽表现。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 大家几乎都是安装相同容量的内存套装, 而不是如 16 GB+24 GB 这样的另类组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本期我们就来讲解这个问题。
弹性双通道内存技术
在早期, 双通道和大家所理解的一样, 需要相同规格的内存进行组合。但后来 Intel 所推出的弹性双通道内存技术 (Intel Flex Memory Technology) 则改变了这一限制, 其允许不同容量, 不同规格甚至不成对的内存组成双通道, 从而使用户搭配内存更加灵活。因此, 在弹性双通道内存技术加持下, 如今双通道可以支持两种工作模式, 即对称双通道与非对称双通道。
虽然 AMD 平台并未明确表明, 但早在速龙平台上就默默支持了非对称双通道模式。
对称双通道
对称双通道实际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绝对对称, 二是容量对称。
首先讲绝对对称, 其是指组成双通道的内存在频率、时序及容量等规格上完全一致, 数量可以是 2 条, 也可以是 4 条。这是最理想的双通道工作状态, 不会因其中某一项规格差异而丧失一部分性能。我们常见的市售内存套装, 便是绝对对称的代表, 如「墨云藏境」和「神凝」系列。
其次是容量对称, 这个很好理解, 即组成双通道的内存在容量上保持一致, 比如 2 条 16 GB 或 4 条 16 GB 的组合。
当然, 也可以是 2 条 16 GB 加 1 条 32 GB 这样稍微另类的对称组合, 但需要注意安装位置, 两条通道上的内存总容量需保持一致。
非对称双通道
非对称双通道相对简单一些, 其是指两个通道的内存容量可以不相等。而由于组成双通道的内存容量大小取决于容量较小的通道, 因此如果使用 16 GB +24 GB 这样的组合, 那么 24 GB 这条通道会被划分成 16 GB (双通道) 和 8 GB (单通道), 也就意味着 8 GB 这部分容量无法享受到双通道的带宽提升效果。
对称双通道与非对称双通道的性能差异
为了直观体现对称双通道与非对称双通道之间的性能差异, 我们在同一硬件平台上进行 AIDA64 内存基准测试。
首先是对称双通道的表现, 墨云藏境系列 7200 CL36 48 GB 套条的读取、写入及拷贝速度分别来到 112.59 GB/s、107.89 GB/s 和 105.97 GB/s, 延迟为 63.9 ns。
而非对称双通道方面, 选择同样 7200 C34 频率时序, 但容量组合为 16 GB+24 GB 的墨云藏境系列内存。其读取、写入、拷贝速度分别下降至 98374 MB/s、83526 MB/s 和 84653 MB/s, 延迟 73 ns, 表现全面落后。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测试层面来看, 对称双通道相较于非对称双通道, 在带宽性能和延迟表现上均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匠心典范, 兼容首选
尽管弹性双通道内存技术放宽了对内存规格的要求, 但为避免性能损失及兼容性问题, 还是选择靠谱的内存套装方为最佳。而「墨云藏境」与「神凝」系列作为云彣 (UniWhen®) 旗下匠心工艺的典范佳作, 不仅甄选原厂高规用料打造, 更经严苛工艺及独有二级兼容验证机制测试, 铸就卓越性能与非凡品质, 于长期使用中为用户存储体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