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架美国飞机降落在挪威科考站,为何点名道姓找一名中国人

fjmyhfvclm2025-02-16  18

说到北极,大家第一时间首先想到的就是天寒地冻,根本没有什么发财的机会。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中国小伙竟然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北极赚了300万,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小伙竟然被美国科考队邀请去解决技术难题,那么这位小伙到底有着怎样的“超能力”呢?他又是怎么在北极赚到300万的呢?

张友斌在国外的业务

2009年9月14日,挪威科考站附近的冰面上,突然冒出了一艘潜艇,当时周围所有的人都被吓了一跳。而这艘潜艇是澳大利亚的一艘潜艇,是专门来接张友斌的。原来他们的一艘科考船进入北极之后,出现了电路方面的故障,而他们船上的电工技术不是很熟练,因此也没能修好。

澳大利亚潜艇

当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听说有一名非常厉害的中国电工在北极开了一家电工服务中心,于是便想到请他来帮忙。但当时下了好几天暴雨,冰层太厚无法将科考船直接开过来,所以他们只好派出潜艇专门把张友斌接过去。

而这次乘坐潜艇也是张友斌第一次乘坐,恐怕也是世界上享受潜艇接送的第一个电工了。在他们的邀请下,张友斌乘坐潜艇来到了澳大利亚的科考船,这艘船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但尽管如此,对于张友斌来说并不是问题,他用了整整50个小时,终于修好了电路,为此,澳大利亚科考队给了他两万美元的报酬。

其实这一次已经是张友斌第二次来北极赚钱了。2009年3月底,张友斌和同伴汇合后,再次来到了北极新奥尔松。

北极新奥尔松

就在5月23日,张友斌正在住处悠闲地看着电影,就在这时,一架飞机突然降落在挪威科考站的门前,飞机上的人走下来,指名道姓地说要找“电工张”。那么科考站的人为什么要找张友斌呢?难道是他犯了什么事?

其实,这一次他们来找张友斌也是要他来帮忙的,他们是美国科考队的队员,据他们透露,美国预计将在五个小时之后发射空间器,需要科考站来检测,原本一切运行正常,但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远红外测量器的电路突然出现了故障。当时的科考站的人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

周围的工作人员立即想到了挪威科考站有一位技术高超的中国电工。于是,他们便连忙驾驶直升飞机来接张友斌。张友斌得知情况后,答应接下这个活,但却要求要五千元美元的报酬,对此,对方一口答应了。

然而,当他准备登记的时候,好友维克多却向不断地向他使眼色,张友斌以为是担心自己的安全。于是便安慰道:我很快就能回来!

美国科考船在北极

很快,张友斌就完成了任务回到了科考站。而此时,维克多却向他说明了自己给他使眼色的意思,他认为张友斌提出的报酬太低了。他是在为美国人做事,而且美国科考队肯定是会请你的,如果请不到,他们就要花费好几万美金到最近的挪威或者瑞典去请电工。

而且当时的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不管张友斌提出多高的价钱他们也一定答应。如果他们不答应,美国人就会改变发射的时间,这样的话他们的损失就会更大了,预估得有几千万美金。

所以,维克多是希望他能够多问美国要些钱,至少都应该要求支付3万美金以上的报酬。

张友斌是地道的中国人,在他看来自己干多少活就应该拿多少钱,做人一定要实在不能那么贪心。因此,他对维克多说道,这个活其实是很简单的,自己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处理完了,而且对方还专门开着直升机来接他,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最高规格的待遇了,所以给他五千元美金已经不少了。

但维克多却不赞同张友斌的想法,他认为这里不是中国,也不吃中国的那一套,如果你要的少的话,对方不仅不会感激你,还会看不起你。

听到维克多的一番话,张友斌顿时醒悟,因此他和维克多保证,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实现和维克多商量之后,再问他们要报酬。

中国北极科考站

虽然对于外国人,张友斌改变了自己的处事方法,但对于自己国家,张友斌还是一如往常保持着中国人的实在。

2009年6月,我国在张友斌居住的地方新奥尔松建立起了第一个科考站,然而,就在建造的过程中却遇到了极端天气,大风把科考站的通讯发射天线刮倒了。

但当时负责对科考站提供后勤服务的一家煤炭公司已经面临破产,煤炭公司内部已经无法再继续派出电工人员去解决问题,得知该情况之后,张友斌立即赶到了科考站帮忙。

最终,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忙活,终于解决了问题。此时,可能有很多人好奇,张友斌这一次问我国的科考站要了多少钱?实际上,张友斌一分钱都没要,而此时的他却提出了唯一的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能够和中国同胞吃一顿饭。

对于张友斌来说,自己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是非常想念祖国和家乡的,因此,当他得知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全力以赴来帮助祖国建造科考站。

能够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最令他骄傲的事,怎么可以收国家的钱呢?不过他后来提出的这个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自己在北极几乎很难看到自己的老乡,因此当他看到自己同胞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了亲人一般,所以,才会提出和他们吃饭的要求。那么,这位了不起的电工到底是如何来到北极的呢?

去北极的“机遇”

张友斌是河南省商丘人,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之后的他,来到了一家超市当电工。2005年,他嫌弃超市的工资太少了,于是,准备另谋出路,于是便跟着亲戚来到了北京的建筑工地,继续他的电工事业。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就这样,张友斌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迅速成为了工地上的一名骨干。当年7月份,张友斌报名参加了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举办的建筑工程全能电工培训班,而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扎实了张友斌的电工技术,就这样,他顺利地取得了高级工人技师的资格证书。

那么,张友斌又是如何去到北极的呢?

原来,张友斌所在的公司在挪威承包了一个水电站的工作,为此,公司专门挑选了几名出色的电工准备让他们出国工作。就这样,张友斌被顺利入选,与其他的两名电工一起来到了挪威。

9月份,张友斌怀揣着梦想来到了挪威的斯塔万格,原本他以为自己的新生活即将在这里开始了,然而,当他们来到这里却发现,虽然这里的工资很高,但花销也很大,除去一些必要的花销之外,工资就所剩无几了。

而此时的张友斌想着,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于是在闲暇时,张友斌就跟着一位监理学习英语,在同事的指导下,张友斌的英语水平进步很快,也因此和监理拉巴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外国人的聚会

在私下里,两人也常常来往,2008年3月25日晚上,拉巴克将张友斌请到家中,邀他参加聚会,张友斌欣然同意。然而,令张友斌意想不到的是,聚会上发生的一件事直接改变了他之后的命运。

当时参加聚会的有三十多个人,大家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气氛非常愉快。然而,就在聚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整栋房子的灯突然灭了,周围一片漆黑,在场的所有人都害怕地发出了尖叫声。

其实并不是这些人胆小,而是在前不久,阿尔及利亚就发生过连环爆炸的恐怖事件,当时大家都以为停电是恐怖分子做的事。

正当大家惊慌失措时,淡定的张友斌发现了事情的问题所在,于是便对巴拉克说道,很有可能是聚会开的灯,导致电的负荷过大,电路才出了故障。所以,张友斌嘱咐他安顿好在场的人员让他们冷静下来,自己则去看看电路的问题。

就这样,张友斌就像一位勇士一样,去检查电路,果不其然,正如他所料,电路果然出了问题。然而,他仅仅只用了15分钟就将电路修好。

屋子里的灯重新亮起的时候,大家都为张友斌热烈鼓掌,夸赞他。而在这个时候,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子拿着酒杯来到张友斌身边搭讪。

挪威

他对张友斌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的电工技术真棒!而之后的一句话吗,却令张友斌有些出乎意料。他想不到就这样一次小小的事件,眼前的这个人就要邀请自己去北极。

面前的这个男人,只跟他说了一句话,便问他:“你愿意跟我去北极工作吗?”这样的邀请一下子让张友斌发了懵,他甚至在以为对方在开玩笑。拉巴克见此赶忙向张友斌介绍,他面前的这个男子是他的堂叔,在挪威的北极国家科考站负责后勤保障的工作。

而他这一次回来,有两个任务,第一个是采购物品,第二个任务就是来为科考站找一个技术精湛的电工。对于这份工作,他直言不讳地说道,这份工作是比较辛苦的,但收入也比较可观。

对此,张友斌感到十分疑惑,科考站怎么会缺电工呢?维克多回答道,那里的电工肯定很多,但他们需要做比电工更重要的事情。不过,要想在北极当电工也是非常辛苦的,需要在室外进行工作,所以专家们是不会在那样的环境中工作的。所以他需要找一名不怕辛苦的电工。

北极科考站

看到张友斌有些心动了,维克多继续说道,他保证张友斌的年收入不会低于15万美元。张友斌原本还想问更多的事情,但听到这里不再追问,他认为只要能赚大钱,怎样的苦难他都能忍受。

但现在令他担心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和自己的公司请假。对此,维克多表示,会有人帮助张友斌出面做工作,只要他自己愿意去其它的一切都不用考虑。

最后,维克多向张友斌约定,挪威科考站将会为他提供食宿,但张友斌是没有固定工资的,需要靠他自己的技术来获得收入。

而张友斌想到,自己的年收入不低于15万美元,便没有了多余的要求。这样一来,自己的收入将会比原来的工资增加好几倍,想到这里,张友斌暗自下定决定,不管环境有多么艰苦,能赚到钱就行。

生意找上门来,20美元不好赚

就这样,张友斌辞掉了自己原来的工作,跟着维克多来到了北极继续他的电工事业。2008年4月5日,张友斌和维克多下了飞机,走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了挪威科考站。挪威科考站被设立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澳尔松地区。

而在当时,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已经在新奥尔松地区30公里的范围内设立了科考站,当张文斌来到北极时,世界各国已经在此设立了50多个科考站,其中也有中国的科考站。

电线

就在张友斌刚刚来到这里不久之后,生意就找上了门来,那个时候北极狂风大作,挂起来的冰块直接砸断了挪威科考站的一台运行中的望远镜和地下室之间的连接线,张友斌需要立即把这根电线接上。

对于经验丰富的张友斌来说,接电线并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在向维克多讨要报酬的时候,便问他要了20美元。维克多将信将疑地看了他一眼便答应了。而当他出去工作的时候,才知道这20美元到底有多么不好赚。

当天,当他走出科考站时,外面的飓风已经将天刮得昏天黑地,几乎看不清周围的建筑,而当时室外的温度为零下50摄氏度,不仅如此还也透着高达十级的狂风。

张友斌想着赶紧跑过去将电线接上就返回来,然而,当他试了好几次想要冲过去的时候就差点被风吹跑,凭借他自己的力量是完不成这个任务的。而在最后,还是观测台里的人好心,给他扔过来一根绳子,他这才耐住狂风和严寒吃力地爬到了接线的地方。

为了方便,接线的时候张友斌戴上了普通的电工手套,但正当他准备接线的时候,老虎钳却不听使唤直接被冻住了,而这个时候在狂风中张友斌的身体也在不断地飘摇,整个身体都没有了知觉,最后他只能靠着惯性滚进地下室来取暖,半个小时后,他才慢慢缓过来,而此时他才发现他的老虎钳原来是被冻住了。

北极

他用自己的身体将老虎钳解冻后,再次顶着狂风来到了断线处,然而,当他再次准备打开老虎钳的时候却发现又一次被冻住。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只好扔掉老虎钳动手接,用牙齿咬住这才接上了电线,而当他正在做结尾工作,准备用胶布粘住的时候却发现,由于天气太冷胶布已经失去了粘性,根本没办法粘住。

然而,就在这样的紧急关头,张友斌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电烙铁边给胶布加温,就赶紧用胶布缠住接线处。就这样,经过一番折腾,张友斌总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接好了电线。

可此时的他已经被冻僵整个身体已经无法动弹,他向观测站的人发去了信号之后,他们这才用绳子绑住张友斌的身体,再次将他拉了回来,为了解冻,随后,便将张友斌放在了能够四周发热的取暖器中一个小时之后,张友斌这才渐渐缓过来。

20美元

而这件事之后,维克多按照约定给了张友斌20美元的报酬,随后还给了他3000元来买一些防寒用品和专用工具,这部分钱以后从他的报酬中扣除。

同时,维克多还告诉张友斌,即使他们出2000美元都没有人愿意来做这个工作,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张友斌却只问他要了20美元的报酬,所以自己只能遵守约定给他20美元。

经历过这件事,张友斌这才知道那些专家为什么不愿意在室外工作。也开始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天真太单纯也太自负,自己做电工这么多年,根本没把接线这件事放在眼里,没想到到了北极以后竟然被接线这么简单的活儿给难住了。

如何净赚300万元

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张友斌总结了教训和经验,自主发明了好几种专用的工具,比如带电的老虎钳和电热手套等等。而这次他也长了记性,再遇到这种接电线的活儿至少开价2000美元。而挪威科考站自从有了张友斌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用电方面的问题。

周围的科考站听说挪威科考站有一位电工技术厉害的中国人,纷纷来到这里希望张友斌能够传授他们经验,每当他们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也会主动请张友斌来帮忙。

中国北极科考队

2008年9月17日,法国科考站的取暖器出现了问题,于是他们便赶紧叫来了张友斌前去帮忙,张友斌查看之后,发现是取暖器的压缩机坏了只能进行更换,但此时的他们需要去法国才能找到这种取暖器的配件。

然而,法国科考站取暖靠的就是这么一个取暖器,如果没有取暖器他们又将怎么办呢?而在此时,科考站顿时炸开了锅,他们都担心自己活不过今天晚上。当时这里还有三个研究其它项目的女研究员,当他们得知今晚没有暖气时,其中的一位女生对张友斌说道,今天晚上必须和他们睡在一起为他们取暖,就这样,他们问都没问张文斌的意见将他拖进了睡袋。

北极和其它的地方相差很大,不仅仅是气候和环境,还有这里的天气。每年的9月底到第二年的3月底是北极的极夜,而在这期间,北极的环境甚至比以往还要恶劣,不仅天气奇寒,而且一天到晚都见不到太阳,人们是无法在这里生活的,因此,每当每年的这个时候,只会有少数人留在这里,剩余的大部分人都会回家休养。而张友斌也借此机会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

河南商丘农村

通过这半年时间的努力,他算了下,自己竟然就赚了20万美金,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一百多万。为此,他很是高兴,于是便立即给两个老人添置了些新衣物,将村子里的房子重新修整了一遍。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张友斌再次启程来到了北极。

半年之后张友斌再次离开了北极,回到了老家,而这一次当他回家算了算,自己这一年竟然赚了30万美金,约合人民币200万元。加上之前的一百万,除去休息的时间,一年时间自己就净赚300万,这让他有些喜出望外。

因此,这个时候张友斌也开始有了结婚的打算,自己攒够了钱是时候娶媳妇了,于是在2010年2月,张友斌便和邻村的女孩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gamev918.cn/tech/163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