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泪目的全家福:拍照时丈夫已牺牲,妻子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他

fjmyhfvclm2025-02-17  18

相机问世之初便在世界范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由于其操作繁琐、设备昂贵,能够摄影的人大多出自于大富大贵人家。

不知从何时起,“全家福”开始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出现,它被誉为吉祥、幸福的象征,照片中的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在数十年前,有这么一张黑白全家福照却让人们看后内心苦涩,得知照片背后的故事更是痛心不已。

在这张全家福中,一家四口人聚在一起面朝镜头,但除了坐在椅子上的成员表情生硬外其他人都很自然。

原来坐在椅子上的是已经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温济厚,他的妻子执意要为亡夫穿戴整齐并安放在生前最喜欢的椅子上,妻子在他身后使劲托着他的遗体,一家人在这种情况下拍一张珍贵的全家福。

温济厚来自于陕西渭南,1903年他出生于渭南的大户人家,靠着祖辈积攒下来的家业一直过着富足的好生活。

按父母的规划,温济厚本应成为一名手握重权的官员,或是海外留学的精英人士,可温济厚从小就被革命思想所感染,甘愿舍弃自己辉煌灿烂的人生坦途,踏上了那条未知的凶险旅途。

在校期间,温济厚严格完成自己的学业,每一门功课都取得优异的成绩,父母走到哪里都能听到街坊邻居对儿子的夸耀,脸上也增添了不少光彩。

温济厚小学时曾遇到了他革命道路的领路人——校长史笔直,史笔直面对军阀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坚持宣传革命、整顿国家军队,最终遭到了军阀的迫害。这份残酷的经历让温济厚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将所有反动军阀彻底消灭。

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陕西各地掀起了大大小小的农民革命运动,党组织也借此机会建立革命根据地,吸收新鲜血液的加入。温济厚幼时便有幸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对革命有了初步的认知,在他的请求下党组织批准了他的申请,便将他安排在当地负责革命工作。

温济厚胆大心细,接到党组织的任务后总是能高效完成任务,短短几年时间渭南地区的革命势力便得到迅速壮大,温济厚也因此成为了正式的共产党员。但革命形势依旧严峻,国共双方实力相差悬殊,革命思想宣传受到了层层阻碍,若是能从孩子抓起便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骨干。

于是温济厚被任命为华县七里寺小学的校长,平日他以教书育人的身份现身,暗地里则向群众们大力宣传革命道理,告诉他们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战的组织。

不仅如此,温济厚还格外关心华县人民的生活状况,他向上级申请与同志们在华县成立农民协会委员会,专门帮助华县农民维护自身权益。当地的地主豪强并没有将年轻的温济厚放在眼里,依旧欺压华县百姓、我行我素,温济厚率领怒气冲天的农民们找到地主豪强与之据理力争,最终查获了地主豪强与华县县长叶振本官商勾结,叶振本也因此被革去了县长的职位。从此乡亲们更加信任温济厚以及党组织的公信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寻求温济厚的帮助,华县也迎来了短暂的祥和。

反革命政变爆发后,全国各地都被白色恐怖笼罩,国民政府要求陕西省政府彻查所有的共产党员以及组织,温济厚所在的党组织也受到了严重威胁。温济厚本打算带领同志们转移阵地,谁曾想他们的计划被叛徒泄露给了反动政府,军队将温济厚等人的党支部层层包围,随即被关押至华县的看守所。

温济厚对自己的大意后悔不已,他决定用自己一人的生命抗下所有罪责,帮助其他同志脱困并向上级汇报工作。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温济厚誓死不肯说出其他党员的信息,敌人计划将他送到西安再做进一步调查。

党组织本在车队必经之路上准备营救温济厚,没想到再次走漏风声,敌人为了保险起见决定就地处决温济厚,25岁的他牺牲在了家乡的土地上。温济厚牺牲后,他的妻子感慨丈夫操劳一生却还没有和家人拍过一张合照,于是便请来了摄影师为一家人拍照。拍照过程中,温济厚妻子一边抱着刚出世的儿子,一边艰难地支撑着丈夫将要倾倒的身体,最终才完成了这张让人悲伤不已的合照。

温济厚牺牲后,他的儿子被取名为“念赤”,意味着思念父亲以及追随红色理想,让父辈的意志继续传承下去。建国后,温济厚的事迹得到了大力宣传,就连毛主席也亲自为他签发了烈士证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gamev918.cn/tech/164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