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5日,对生物学界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世界上首只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多莉在英国的一家科学研究所成功降生了,当时的媒体纷纷表示“这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克隆羊多莉的问世给科学家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此后多年,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纷纷加大了对生物克隆技术的研究,克隆牛、克隆鼠、克隆鹿相继横空出世,一时间,克隆技术得到了飞快地发展。
于是,20世纪末的科学家们都觉得克隆技术在未来将大有所为,一些科学家甚至还提出了克隆人的观点,他们充满信心地宣称:“只要通过完整地、多次地试验,克隆人的技术就会成熟,届时,某些人口出生率低的国家将彻底摆脱人口稀少问题的困扰。”
多莉
然而这一言论一经报道就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赞同与反对的声音激烈交锋,最终还是反对的意见占据了优势,克隆人这一行为更是被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文禁止。
如今距离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已经过去了25年,克隆技术也已经如此发达,而且还有很多的便利,那么世界各国为何就是不克隆人呢?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难言之隐?
事实上,我们只需看看克隆羊多莉的下场有多么恐怖,就可以明白人们对于克隆人的态度了。本文就从多莉的诞生开始讲起,以其一生的遭遇向大家揭示克隆人为何没有出现。
多莉
“动物界的大明星”
对于任何事物,无一例外,人们最关注的往往是其从无到有的过程,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便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1997年2月23日,世界著名的生物研究中心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向全世界公开发布了一则消息:“世界上首只被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多莉羊于去年7月份诞生了!”
短短的一句话顿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而这一消息也成为了当年闻名世界的十大热点话题之一。
多莉的培育过程
克隆羊多莉的问世之所以备受关注,原因在于它突破了以往哺乳动物有性繁殖的束缚,以无性繁殖的方式孕育出了一个全新的个体,这就为未来生物和医学的研究“开启了无限的、无法想象的发展空间。”
多莉出生时和正常的羊羔几乎没有差别,6.6千克的体重和148天的妊娠期以及稳定的生命活动让“复制”它的科学家十分高兴,多莉的名字就是研究所的维尔穆特教授亲自给取的,这是他最喜爱的一个歌手的名字。
在多莉刚出生时,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为了保护它不受外界的打扰,能够安静地成长,就主动向外界隐瞒了它出生的消息,因为他们知道这只克隆羊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
多莉
当时研究所的科学家谁也不知道多莉能否顺利地长大,他们精心地照顾着多莉的“起居”,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怕它受凉,科学家们就一直将它养在温室当中,一天也没有放到过外面,怕它生病,工作人员每隔几个小时就会给它测一次体温。
就这样,在大家无微不至地照顾下,多莉健康地成长了起来,到了7个月大的时候,多莉已经可以在羊圈里活蹦乱跳,科学家们决定是时候将这一消息告知世界了,于是,便有了前文提到的那则消息。
不出所料,随着消息的报道,年轻的多莉顿时成为了动物界的“大明星”,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群众和媒体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到了罗斯林研究所,投到了多莉的身上,每天前来看望多莉的人络绎不绝。
多莉
多莉的出生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地讨论,有人欢呼它是划时代的突破,也有人惊呼克隆将成为日后毁灭人类的武器……
总之,绝大数人都为这个小生命的诞生感到惊喜,多莉也随着热度的不断升高,享尽了“羊间富贵”。
1998年,两岁的多莉迎来了“羊生”的巅峰,作为首只被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它享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优厚待遇,与一只名叫戴维的体格健壮的威尔士山羊“喜结良缘”,“婚后”不久,多莉还生下了四个可爱的羊宝宝。
多莉
已经化身母亲的多莉变得安静而慈祥,面对每天来来往往的游客,它丝毫不感到害怕,仿佛觉得他们就是来“朝见”自己似的,一举一动都显得“雍容华贵”,就连吃饭睡觉都有专门的“仆人”照顾。
然而,年轻的多莉还没享受几年幸福的生活,一个个“不幸的遭遇”就出现在了它的身上……
“英年早逝”
1999年的一天上午,罗斯林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员正和往常一样来到了羊圈,可当他给多莉喂食的时候却总感觉到多莉哪里不太对劲,一连几天下来,他都有着同样的感觉。
多莉
多莉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他不敢怠慢,当即将自己的感觉汇报给了科学家,科学家立刻带着相应的设备对多莉进行了全面地检查,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
数据结果显示,才三岁多的多莉(相当于人的三四十岁)体内细胞竟然出现了早衰的现象,而那名工作人员感觉到的不对劲就是多莉的活动变得迟缓了。
要知道羊的生命周期一般在12年左右,衰老最快也是在7岁多的时候开始的,多莉的年纪恰恰正处于羊的壮年,而且多莉的母亲并没有早衰的病症,所以这一现象大大出乎了科学家的意料。
多莉
就在科学家为多莉的早衰感到疑惑的时候,没过多久,在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时,科学家又发现多莉的左后腿患了关节炎,虽然并不影响它的日常活动,但数据显示,这一病症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这下可把科学家们给急坏了,他们觉得这两件事绝不是偶然,于是,一项关于克隆技术对动物健康影响的研究被提上了议程,研究所内的科学家们利用一切手段寻找多莉患病的原因,可用了几年的时间始终一无所获。
尽管他们无法相信,但为了克隆技术的发展,最终也只能向外界表示这只是偶然,可接下来的事情竟然更加糟糕。
多莉
2003年2月初,才不到7岁的多莉竟然产生了剧烈的咳嗽,并且连续咳了一个多星期,科学家们很快就否决了咳嗽是因受凉感冒所致,因为多莉所处的环境和之前没有差别。
为了弄清多莉身体的具体情况,2月14日,一名兽医专门对多莉进行了诊治,他震惊地发现此时的多莉居然得了严重的进行性(指病情不断发展恶化,直至危及生命)肺病,而且没有任何治疗的方法。
克隆它的科学家们心情十分糟糕,他们万万没想到当初那个生下来和一般的羊没有差别的多莉竟然会在生命的中途(按照一般羊的寿命来算)如此命途多舛,更令他们不解的是,多莉患得诸多疾病都是羊在老年时才容易出现的症状。
多莉
多年的相处使得罗斯林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对多莉产生了感情,他们不忍心多莉在痛苦中缓慢死去,为了让它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大家经过讨论一致决定给多莉服用了“安乐死”。
曾经闻名世界的动物“明星”多莉就此结束了“传奇”的一生,罗斯林科学家维尔穆特博士(被誉为多莉之父)曾全程见证了多莉的一生,面对多莉不幸的遭遇,他沉痛地表示道:“对于多莉的去世我很遗憾,在那种情况下,让它接受‘安乐死’或许是最仁慈的选择。”
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本着对科学负责的原则,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将多莉的尸体运到了实验室里,进行了充分地研究,以期能够从它身上发现一点有价值的线索。
多莉
而在研究结束后,该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又主动将多莉的外皮剥去,然后在外皮内侧涂上了一层防腐剂,将其做成了标本,最终捐献给了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用于陈列展出,供游客参观。
多莉的“英年早逝”和它的出生一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一些原本对克隆技术十分看好的人也因此产生了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而早些年关于克隆人的言论也逐渐销声匿迹。
一些科学家和动物爱好者从官方给出的多莉的具体数据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克隆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存在巨大的缺陷。
多莉
原来,当年“复制”多莉的过程中,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足足试验了277次才只成功培育出了一个多莉,如此低的成功率本身就意味着克隆技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此外,多莉去世时的年龄也成为了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因为它只活了一般羊只平均寿命的一半,也就是说克隆技术并没有令生命“返老还童”的能力,被克隆出来的生命反而会未老先衰,因而克隆人的议题自然就成了无稽之谈。
当然,“英年早逝”的案例并非只有多莉一个,在此之后,日本科学家培育出的克隆牛和克隆鼠去世的年龄也远远低于普通同类的正常寿命,而且在它们身上同样出现了早衰的现象,这使得克隆人的提议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更加不可能变为现实。
多莉
那么,克隆出来的动物为何会出现早衰的现象呢?曾经培育出我国第一只克隆牛的中国农业大学陈永福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运用科学的知识向公众解释道:“生命的长短取决于染色体分裂次数,多莉羊之所以6岁多就出现早衰症状,那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取自一头六七岁的绵羊。按普通绵羊十一二岁的寿命,这头绵羊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已经分裂了六七年,因此,它们在多莉羊体内当然也只能再持续分六七年,也就是说被克隆出来的动物出现早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必然的结果。”
除了克隆技术本身的缺陷以外,大自然本身的繁衍后代的规律也是人们最终决定不克隆人的一大原因。
多莉
众所周知,有性繁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可克隆本身却是无性繁殖的结果,这违背了自然的规律,一旦被大规模运用将会导致生物品类的急剧减少和寿命的降低,从而使原本的生命进化呈现出“倒退”的趋势,这是无法接受的。
多莉的去世无疑给世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现有的条件下,将克隆技术应用到人身上,将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列难以预测的可怕后果,人类在发展和应用克隆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