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一系列利好,再次给了市场信心,
但现在科技板块的分歧比较大,很多人说不知道怎么做,下面具体给大家讲一下!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重要提示】,本篇的精华都在其中,大家可千万不要忘记。
一,后劲很足
近期的持续上涨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机器人,六代机,deepseek,小红书中美大对账,
国产电影哪吒票房大卖,老美大片在国内遇冷,全球资金集体看好中国资产,认为中国科技公司的价值需要重估。
第二个是上周传的消息昨天应验了,座谈会昨天顺利召开。
从行业分布来看:通信、汽车、电池、消费电子、互联网、农业、半导体、AI、机器人均有涉及。
展开全文座谈会的召开,是很大的长期利好,很有可能会给中国资产带来一波中长期的行情,
经过近期一系列的利好,加上股市持续上涨,国民信心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很多原本在场外观望的资金也纷纷加入到股市里,这一波行情大概率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话说回来,这难道真的会迎来一波全面上涨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现在市场5000只股票,机构资金肯定不会每一个股票都做,
咱们先来看一下历年的情况:
2007年两市一共才1500家股票,所以那轮牛市给大家的感觉是集体上涨,
但是到了2015年,个股数量增加到了3000家,结果那一年只有六成个股和行情同步了,
像2019年到2021年年初,行情是折腾了点,但还是有不少个股上涨,指数也涨了小1000点,但大家体感不好,为啥呢?
因为都是部分股票在涨,很多人没有赚到钱!
二,散户的靠山
利好出现再次给出信心这不可否认,但历史也在提醒我们不能惯性思维,
那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跟上市场节奏呢?答案是找靠山!
我们知道机构资金不会5000只股票全都做,但只要看清楚他们的动作,
其实,问题也就简单了,很多人觉得机构资金的交易行为和散户完全不同,而且很难察觉,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它可以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
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就像下面这两只股票:
回头看这两只股票都知道左侧的上涨是诱人进场的信号,右侧股票的下跌是唬人下车的手段,
但在当时只看走势的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左侧股票跌了那么久是不是真的要上涨了?结果买进去直接被套;
右侧股票以为是涨多了要回调,结果这边一卖那边直接快速上涨,
这就是市场中最常见的情况,如果像上面说的那样看机构的「交易行为」的话,当时是什么情况呢?看下图:
大家注意看图中的橙色柱体,它是「机构库存」数据,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特有的,表达机构资金参与交易的意愿,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时间越长,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也说明机构资金越看好!
结合数据看就很清楚了,左侧股票虽然出现多次大幅上涨,但「机构库存」数据早已经消失,最终上涨也难以持续,
右侧股票看似是涨多了要跌,但实际「机构库存」数据一直是活跃的状态,一只机构资金看好的股票,难道真的会轻易放弃吗?肯定不会!
三,重要提示
别看指数似乎又涨起来了,但实际行情走的非常的折腾,这种情况下,看清楚资金行为就特别有必要,不得不说的是从节前1月13日创下新低开始计算,个股平均涨幅已经接近10%,这个时候行情必然有大量获利盘,必然有大量的获利回吐行为产生,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数据提供的只有买卖两种行为,但是我看的这个数据里面就包含四种交易行为,尤其是包含了回吐和回补两种试探性行为,这对于大家提前预判就很重要,看下图:
这是2月17日的交易行为分布图,可以看得出除了做多行为之外,目前回吐、做空和回几乎是势均力敌,这也说明市场目前其实各种资金都在缠斗,所以一大意,很容易就酿成苦果,眼下多关注下数据的变化很重要!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小雅,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