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物联网和车联网的快速发展,射频前端芯片作为无线通信的核心组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然而,全球射频前端市场超过85%的份额被国外厂商垄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市场,射频芯片一度成为“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这一背景下,飞骧科技等国产射频芯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整合,逐步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推动射频芯片国产化的进程。
飞骧科技的前身是国民技术射频器件事业部,2015年从国民技术分拆成立,专注于射频前端芯片和模组的设计、研发及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飞骧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营收11.31亿元,同比激增107.25%,净利润扭亏为盈,达1300-1800万元,首次超越唯捷创芯成为国产PA新龙头。飞骧科技的业务涵盖射频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射频开关、滤波器等多个领域,是国内率先推出5G射频前端模组套片的国产厂商之一。
飞骧科技不断深耕射频芯片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价值。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飞骧科技已取得 206 项专利,包含发明专利 89 项,实用新型专利 117项,并取得 198 项集成电路分布图设计专有权、37 项软件著作权
。这些专利涵盖了射频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射频开关、滤波器等多个领域,显示出飞骧科技在射频前端芯片领域的全面覆盖和技术深度。
目前全球射频前端市场85%份额被Qualcomm,Skyworks、Broadcom,Qorvo等美日企业占据,尤其在滤波器领域,特别是高端的BAW、FBAR滤波器,国内厂商仍需继续突破。虽然卓胜微在高端SAW滤波器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国产SAW和BAW滤波器在技术突破和量产方面仍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
射频前端芯片的高端市场绝大部分被国外大厂所垄断,技术实力和市场收入都比较可观。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数据表明PA芯片毛利率已低至个位数,部分企业亏损出货以抢占市场。例如,慧智微2024年上半年亏损1.83亿元,飞骧科技虽扭亏但净利润率不足2%,唯捷创芯2024年全面预计亏损2600万元。
射频前端模组(如L-PAMiD、FEMiD)成为主流趋势,高度集成化需求倒逼企业技术升级。目前,卓胜微,唯捷创芯,飞骧科技,慧智微等国产射频芯片公司都已经推出了自主设计的射频前端模组模块,性能和稳定性可以和国际大厂相媲美。同时卓胜微通过自建产线向Fab-Lite模式转型,唯捷创芯和飞骧科技则加速车载射频芯片布局,瞄准车联网千亿级市场。
在射频前端芯片领域,中国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已实现替代,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逐步向高端渗透。例如,飞骧科技的5G模组进入三星、荣耀,摩托罗拉,传音等知名手机公司的供应链体系;唯捷创新的车规级PA也已经取得认证。随着国产手机品牌出海,射频芯片企业有望复制华为的全球化路径。
卓胜微、唯捷创芯、飞骧科技代表了中国射频芯片产业的三个发展维度:高端技术攻坚、细分市场突围和全产业链整合。尽管面临国际垄断和技术瓶颈,但通过政策支持、研发投入和模组化转型,国产替代进程正加速推进。飞骧科技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全产业链整合,在射频芯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为中国射频芯片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技术的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肯定能够打破这项“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最终实现国产射频芯片的突破。飞骧科技的成功不仅是中国射频芯片产业的缩影,更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