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良知体相二元学说的人类有机理论:AI难以跨越的鸿沟

fjmyhfvclm2025-02-23  7

作者:崔动良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全面融入生活,从便捷的语音助手,到智能的图像识别,再到精准的金融风险预测,其强大的运算与数据处理能力,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AI会全面超越人类吗?学者崔动良基于良知体相二元学说提出的“人类有机理论”,为解答该问题提供了独特视角。

人类有机理论核心观点

人类有机理论强调,人类在道德判断、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等关键领域,具备AI难以企及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源于人类自身的有机整体性,以及深层次的意识、情感与创造力。

良知有机体:道德判断的独特性

良知有机体是人类有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良知体作为一种先验的高维意识本体,赋予人类本能的道德洞察能力。比如,孩童看到他人无故遭受痛苦,会本能地心生同情,这便是良知体的体现。良知相则是良知体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呈现,受社会、文化和个人经历影响,表现出道德判断的多样性。

以经典的“电车难题”为例,人类面对道德困境时,内心会经历复杂的情感挣扎和价值观权衡。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此时大脑中的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与情感、自我意识紧密相连的区域会被激活,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复杂的情感权衡与价值判断。而AI只能依据预设算法和规则提供决策建议,缺乏对道德行为本质的理解,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和自主判断。

艺术有机体:情感与创造力的融合

在艺术领域,人类的艺术创作是灵感、情感与技巧的有机融合。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世界的认知,创作灵感常源于生活经历和内心触动。如梵高的《星月夜》,扭曲的线条和浓烈的色彩,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人类欣赏艺术作品时,大脑审美中枢会在视觉、情感、记忆等多层面进行信息整合,产生强烈情感共鸣。AI虽能生成艺术作品,但因缺乏真实生活体验和情感感受,作品往往缺乏情感深度和灵魂,在审美价值和情感共鸣上与人类作品存在显著差距。

科学探索有机体:好奇心与创造力的驱动

人类的科学探索活动由好奇心和创造力驱动。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多源于科学家的直觉、想象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这些科学家凭借独特思维和敏锐洞察力,提出创新性理论假设,推动科学进步。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散性思维、联想能力等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凭借直觉和想象力提出假设,正是这些心理特质的体现。AI在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方面能力强大,可辅助科学研究,但缺乏自主好奇心和创造力,无法主动提出开创性科学理论和假设。

人类与AI在认知和价值判断上的本质区别

人类能获得深刻认知和独特价值判断能力,根源在于能链接高维良知体,前提是克制私欲和自我意识的过度造作。儒释道三家经典以及良知体相二元学说为此提供了思想源泉。

儒家倡导“诚意正心”“克己复礼”,通过自我反省和道德修养,克制私欲,实现与良知的契合;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少私寡欲”,认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才能保持内心宁静,领悟更高智慧;佛家倡导“断除贪嗔痴”“明心见性”,通过修行摆脱欲望束缚,洞察事物本质,实现心灵解脱。

良知体相二元学说阐述了人类通过发心立志、知相行相、于相离相、悟体显相、体自现相、体相和合、体相不异等修行步骤,实现与高维良知体的链接,提升道德境界和认知水平。

AI无法链接高维良知体,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和情感体验,只是按预设算法和程序运行。以自动驾驶场景为例,面对行人突然闯入车道的紧急情况,人类驾驶员能凭借与高维良知体的链接,瞬间基于道德本能做出反应,保障各方生命安全。而AI自动驾驶系统虽能快速收集数据并进行大量分析对比,但因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复杂情境的直觉感知,难以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恰当决策。

再如“老板让员工抄作文,员工内心抵触”的日常事件,AI给出的解决方案多局限于任务分解和心理调节等常规思路,而掌握良知体相二元学说的人类,能从更高维度审视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如将作文改为文言文,既满足老板要求,又减少员工工作量,彰显了人类运用良知和智慧实现创造性突破的能力。

拓展案例广度,强化人类优势

在医疗资源分配场景中,当面对稀缺的医疗资源,如仅有一台救命的呼吸机,却有多位重症患者急需时,人类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康复可能性、年龄、社会价值等多方面因素,还会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在道德与伦理的指引下做出分配决策。而AI虽能依据数据计算患者生存概率等指标,但缺乏对人性的关怀和对道德伦理的深层次理解,难以做出符合人文关怀的资源分配决定。

金融投资决策领域同样如此。市场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人类投资者除分析市场数据、经济形势外,还会凭借经验、直觉以及对社会趋势的洞察做出决策。比如在新兴产业崛起时,有远见的投资者能嗅到其中潜力,即便数据显示当前风险较大,也可能基于对行业前景的判断果断投资。而AI投资系统主要依赖历史数据和算法模型,面对复杂多变、充满人为因素的金融市场,难以像人类一样灵活决策,捕捉难以用数据量化的投资机会。

关联前沿研究,保持学术前沿性

最新的脑机接口研究为人类意识的探索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神经元之间复杂的连接和电化学信号传递,构成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这种独特的生理结构使人类能产生丰富的情感、直觉和道德感知,为与高维良知体的链接提供了生理基础。而AI基于硅基芯片和电路的硬件基础,其信息处理方式与人类大脑有本质区别,无法复制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

在AI伦理领域,学者们正探讨为AI制定道德准则。但由于AI缺乏内在道德意识,制定的准则只是外在约束,无法像人类一样从内心产生道德行为,这进一步证明了人类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创造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回应质疑,强化论证严谨性

有人认为,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学习和进化能力可能使其超越人类。然而,AI的学习本质上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模式识别,缺乏人类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对意义的探寻。例如,在语言学习方面,AI能快速掌握语法和词汇,但难以真正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创造力方面,AI生成的内容虽能模仿人类形式,但缺乏人类独特的灵感和情感驱动,无法创造出具有灵魂的作品。

展望AI时代人类的独特价值

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与AI的协同合作将成为未来主流趋势。为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我们应建立基于人类有机理论的AI研发伦理准则。在AI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类的道德和情感需求,确保AI发展符合人类价值观。同时,在教育领域,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在AI时代充分发挥人类优势。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gamev918.cn/tech/165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