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合理,实则“有意降低产品耐用性”,这些设计让你频繁更换

fjmyhfvclm2025-01-23  5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东西越来越不耐用了?

以前的东西那叫一个结实,用个十年八年的都不带坏的。记得小时候家里的那台老电视,怎么折腾都不坏。

现在呢?手机、电脑更新换代快得跟翻书似的,用个一两年就卡得不行,感觉质量大不如前了。

这到底是技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其实,这背后暗藏着不少 “门道” 的消费现象,这期内容就看看为啥产品好像越来越不耐用了。

产品耐用性今昔对比

以前,做东西讲究实实在在的耐用和结实。一台风扇,家里几代人都能用;一台自行车,修修补补能骑好多年。

那时候,生产东西秉持的就是 “经久耐用” 的理念,消费者买一样东西,就希望能长时间用,获得长久的价值。

可随着科技飞速进步、市场经济越来越繁荣,商业环境有了特别大的变化,消费主义的风气也越来越盛。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制造商们考虑的东西,不再光是产品经不经用了,利润啊、市场占有率这些因素,慢慢成了影响产品设计、制造的关键因素,而产品的耐用性,不知不觉就成了商业竞争里的 “牺牲品”。

产品设计暗藏 “心机”

现在产品的设计,好多看着挺合理的地方,其实暗藏 “小心思”。

拿大家几乎每天都用的手机来说,现在多数手机的电池没法自己拆下来换,内存也不能扩充,整个机身设计得一体化。

站在厂家那边看,一体化能让手机外观更薄、更精致,防水防尘的效果也更好,好像挺为用户着想的。

可等用了一两年,电池续航能力明显不行了,或者手机里存的照片、视频、各种软件越来越多,内存不够用的时候,消费者就犯难了。

想自己换电池?没那技术,就算有人胆子大想试试,还可能失去保修资格;想加内存?根本办不到。

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手机性能越来越差,最后狠狠心买个新的。

电脑也有类似情况,像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它把铜导热好和铝散热好的特点结合起来,理论上散热效果挺不错。

可实际用的时候,铜和铝长时间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水道堵住、冷却液漏出来。

一旦出了这种问题,因为它是一体式封闭的设计,维修起来特别麻烦,成本也高得吓人,大多数人只能再买台新电脑。

这种设计,一开始用性能吸引大家,到最后却因为不耐用,让消费者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材料选用 “偷工减料”

在材料选用上,也是降低产品耐用性的 “重灾区”。

有些笔记本电脑的主板,用的是低温锡焊接工艺。

厂家这么做,是为了控制成本,让生产过程更顺利,短期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看着还行,良品率也能高一些。

可对消费者来说,长期用下去,电脑在温度高的时候,主板上的焊点很容易断开或者没焊牢,主板出故障了,整台电脑也就没法用了,好好的电脑就这么提前报废了。

家用电器也有这种情况。

有些厂家为了省钱,做产品外壳用容易生锈的材料,里面关键的部件也不用质量好、抗老化的材料了。

以前的老式洗衣机,机身厚实,滚筒材质耐磨,用个十年八年很正常。

再看现在一些便宜的洗衣机,没几年,外壳就生锈了,滚筒也磨损变形了,洗衣服效果变得很差。

拿去修吧,花钱不少还不一定能修好,最后只能换新的。

功能限制设 “暗门槛”

再深挖一下功能限制这块,有些产品在内部悄悄搞了 “小动作”。

从商家角度讲,这么做能保证后续零件有销路,刺激大家买新的整机;对消费者来说,平白无故就得多花钱,东西就因为这 “暗设的门槛”,早早不能用了。

打印机墨盒更是典型。

墨盒里有个计数芯片,不管墨盒里实际还有多少墨水,只要打印的次数或者使用时间到了设定的量,就提示没墨了,消费者就得掏钱买新墨盒,墨盒真正能用的时间就被大大缩短了,厂家就能一直赚钱。

商业策略 “捣鬼”

这背后,其实是商家的商业策略在 “捣鬼”。

计划性报废不是啥新招数,早在二十世纪初,灯泡制造商就商量好缩短灯泡寿命,人为制造出大家更换灯泡的需求,好提高销量。

现在,数码、家电这些行业还在用这招。

就拿手机厂商来说,系统更新的时候,故意让旧手机更新后变得卡顿,运行慢、发热严重,好多功能用着不顺手,消费者受不了,就只能去买新手机,掉进频繁换物的 “陷阱” 里。

还有产品更新换代这招,也是商家的 “惯用伎俩”。

商家不停地推出新功能、新样式的产品,还拼命打广告宣传,说新技术多厉害、新外观多好看。

比如智能电视,从普通高清变成 4K、8K,功能从只能看电视,到能联网干好多事,每次升级都诱惑消费者去买新的。

这不是不可以,而是很容易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本来家里原来的电视,画面质量、基本功能本来都还行,但因为听信了销售人员的推销,就感觉自己没跟不上这宣传的 “节奏”,最终买回去了一些新款技术,但发现自己根本用不上。

一边是企业为了赚钱精心算计,一边是消费者因为信息不对称、不懂技术,只能不停地掏钱买单,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这场关于产品耐用性的 “较量” 里,我们看清了商家那些手段,有的隐蔽,有的明目张胆。

消费者不能再稀里糊涂被牵着走了,买东西之前,多看看产品评测、听听老用户的意见,了解清楚产品到底能用多久、质量咋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gamev918.cn/tech/1313094.html